分享

对比PK | “埃塞克斯”级航母 VS “翔鹤”级航母

 cat1208 2018-03-27


“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历来所建数量最多的一级航空母舰,在二战太平洋战争中起了显著作用。


与“埃塞克斯”级同时代的大型舰队航母只有日本海军1937年丸三造舰计划中的两艘“理想型舰队航母”“翔鹤”级,以及英国皇家海军1936年设计的“光辉”级舰队航母了。




从吨位、飞行甲板尺寸和载机量上看,“光辉”级在“埃塞克斯”级面前完全是个小兄弟,尤其是少得可怜的36架载机量很难让人把这两级舰视为同类。事实上,她俩原本就不是同类。然而太平洋上的美日航母就不一样了。


太平洋海空战完全是航母对决,先下手为强是取胜的天条,因此大甲板大载机量才是美、日航母的追求。


“埃塞克斯”级真正的对手是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


从纸面性能上看,日本“翔鹤”级用略少于“埃塞克斯”级的吨位,就获得了比后者更强大的载机能力和更好的防护,航速也更快。


虽然“翔鹤”级的标准载机量只有72架,比“埃塞克斯”级的90架少很多,但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习惯于将飞机存放在机库里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长期停在飞行甲板上,考虑到“翔鹤”级的机库面积比“埃塞克斯”级大出将近一半,假如日军也像美军那样在甲板上长期停放飞机,那么她的载机能力超过100架应该不会有问题。不过,遵循“航母集中主义”的日本海军机动部队并不追求单艘航母单次放出最大规模的攻击波,反而采取了全队多艘航母每次放出一半、轮流进攻的所谓“半甲板攻击”,因此飞行甲板不如“埃塞克斯”级那般长也就可以理解了——话说回来,这种“半甲板攻击”后来也成了“埃塞克斯”级的招牌战术,这就是后话了。


“翔鹤”级的双层机库布置方案。日本人习惯于将飞机停放在机库里,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晾在飞行甲板上,因此“翔鹤”级的设计载机量低于“埃塞克斯”级,但这并不能说明她的实际载机能力。


再看装甲防护,“翔鹤”与“埃塞克斯”的侧舷装甲带厚度分别是127毫米(重巡洋舰标准)和102毫米(轻巡洋舰标准),显然是“翔鹤”占优。水平装甲方面,“翔鹤”的84毫米下甲板装甲明显强于“埃塞克斯”级63毫米的机库甲板。根据前文所述美国人的研究结果,“埃塞克斯”级的63毫米机库装甲可以抵挡3200米高度投下的454公斤(1000磅)普通炸弹,如果装甲达到77毫米,就可以抵挡3000米投下的907公斤(2000磅)普通炸弹或454公斤穿甲炸弹了。由此看来,“翔鹤”级84毫米机库装甲抵抗的目标应该是日军自己用“长门”级战列舰主炮炮弹改装而来的800公斤穿甲炸弹,也就是在珍珠港爆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弹药库的那种弹。事实证明,“翔鹤”级的下甲板防护相当有效。在1942年的珊瑚海海战和圣克鲁兹海战中,“翔鹤”号被美军俯冲轰炸机命中3—4枚454公斤炸弹,飞行甲板一片狼藉,但舰体下部的关键部分却安然无恙,航母带伤退场,不久之后就完成修复返场。考虑到日军的损害管制水平并不高,“翔鹤”号强悍的“扛揍”能力只能归功于其强有力的下部装甲防护。不过,“埃塞克斯”级63毫米机库甲板+37毫米下甲板的水平防护也相当强悍,在马里亚纳海战中,美军2艘“埃塞克斯”级被日军250公斤炸弹命中,但甚至没有返回珍珠港,在前进基地就修好了。因此,两级舰的水平装甲防护可以算是在伯仲之间。总体而言,“翔鹤”级由于垂直装甲的优势而在防护方面略胜一筹。


最后是航速。作为机动打击力量的核心,航空母舰需要快速突入敌方控制区域,突击后快速撤离,在舰队作战中也要频繁更换战位以利用天气保护自身或躲避敌方的打击,因此航速也是航母的核心性能。相较于“埃塞克斯”级15万轴马力的主机功率,“翔鹤”级不仅主机功率达到16万轴马力,还首次采用了当时极其先进的球鼻艏舰型,使得这艘2.5万吨的巨舰拥有34.2节的惊人航速,这一点的确十分了不起。而“埃塞克斯”级32.7节的航速虽然也不算慢,但在“翔鹤”级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作为机动打击舰队的骨干,同时也为了以更大的甲板风帮助飞机起降,高航速是航母必不可少的性能。“埃塞克斯”级的航速为32.7节,在实战中表现出了很好的机动性。


从舰船设计的基本层面上看,“翔鹤”级显然优于“埃塞克斯”。但战场上实际较量的结果却并非如此。和许多其他美式装备一样,平庸但却稳妥的基本设计与关键领域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反而能够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从纸面上看,“埃塞克斯”级唯一显著超越“翔鹤”级的就是中小口径高炮。美国人手中的高射炮技术能力显然胜日军一筹,虽然这一优势对舰体的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美军40毫米、20毫米高炮组成的中近距防空火网却威震太平洋,而日军的25毫米高炮在防空作战中作用则十分有限。即使是在“翔鹤”级占据数量优势的大口径高炮方面,“埃塞克斯”级那些得到火控雷达指挥并使用了VT 引信炮弹的127毫米炮的实际战斗力也远在日本同行之上。我们经常在美国海军老飞行员的回忆录中看到各种类似“在如同一面墙一样扑来的密集高炮弹雨中冲向日军航母”的描述,日本老兵的同类描述则少很多,道理很简单:美国老兵们口中“墙一样的密集火网”其实满是漏洞,美军飞机有很大概率可以飞进飞出、全身而退;而那些向美军防空火网冲锋的日军飞行员大部分都死了,根本没机会向我们描述美国人的防空火网像一堵墙还是像别的什么。高炮并不是海空战的主角,但美国人密集的防空火力确实大大加快了日本航空兵(尤其是战前那批精锐飞行员)的消耗速度。对奉行精兵政策、飞行员队伍后继不足的日本海军来说,这是最承受不起的损失。


“翔鹤”级的机库甲板装甲厚达84厘米,对美国俯冲轰炸机的454公斤炸弹而言,这绝对是个极难击穿的目标。实际上,“翔鹤”就曾多次被美军俯冲轰炸机重击,但均无大碍。不过,仅仅能抵御炸弹是不够的,“翔鹤”级两舰最后分别被美军潜艇和飞机射出的鱼雷击沉。


更重要的是雷达。和主机、防护、上层建筑等舰船设计中的要素相比,雷达的重量、体积基本可以忽略,相关联的雷达操作室、战斗情报中心虽然重要,但也不会对舰船结构带来太大影响,按照20世纪40年代初的观念,这个“小玩意”甚至列不进军舰的主要性能表!然而正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小玩意,却彻底改变了海空战的规则。战前“先下手为强”的航母战术被彻底推翻,到了马里亚纳海战时,美军居然用防守反击的战术几乎全灭了日军舰载航空兵!但需要指出的是,雷达改变的仅仅是美国海军,日本海军的雷达则无此能力。日军航母虽然也装备了被称为“电波探信仪”的雷达设施,但他们的雷达技术并不成熟,日军第一航空舰队航空参谋田中正臣少佐如此评论:“当时的电探形同废物,可以说完全没用。直到飞机到了快用肉眼能看见的地方才发现它们。就是这样,这时完全来不及准备了。”前文中渊田美津雄关于“雷达预警只比瞭望哨提前3分钟”的说法则完美地佐证了田中正臣的观点。无怪乎日本NHK电视台1993年制作的纪录片《太平洋战争》中将马里亚纳海战的惨败归结为“电子决胜负”的结果。


同样无法在舰船纸面性能中体现出来的还有损管系统的有效性、飞行员培养机制的可靠性、战术条令的灵活性等,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使看似中规中矩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反而展现出了远胜于“翔鹤”级的实际战斗力


不过这还不是最最重要的。真正使“埃塞克斯”级彻底碾压日本海军航母机动部队的,是他多达24艘的巨大数量。所谓的“‘饺子’级航母”不是白叫的。


数量!数量!数量!“埃塞克斯”级多达24艘的建成数量才是美国海军压倒日本海军的可靠保障。


美国海军在战争中订购了26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实际建成24艘,其中16艘在战争结束前完工。要知道,这可是16艘战斗力强悍且舰载机、飞行员也都兵强马壮的大型舰队航母。其战斗力达到了战前20年美国海军航母部队总实力的2倍有余!而同期日本海军建成的中型以上航空母舰只有区区5艘,除了战争末期的“信浓”号外,其他各舰实力均无法抗衡“埃塞克斯”级,何况当日本海军航空兵的飞行精英们在1942年的历次海空大战和后来的所罗门消耗战中死伤殆尽之后,日军的航母便只能充当诱饵之类的可怜角色了。两相对比,“埃塞克斯”级和同时代美国海军对其对手的压倒性优势便是一目了然。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2》

目录

王牌制造机:二战中的美军F6F“地狱猫”王牌

突破口:1940年色当之战

“全甲板攻击”的巅峰与涅槃: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

东南亚空战:约翰逊的战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