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安东老王 2018-03-27


 开元寺位于邢台市桥东区古城东北隅。开元寺现藏有唐代建造的“陀罗尼经幢”(另文介绍邢台开元寺陀罗尼经幢(唐)),後梁乾化年间(911一915)尊胜陀罗尼经幢,刻《陀罗尼经》一部,并题有“印度副使李逢书”等字样,雕刻精细,为不多见浮雕珍品。另邢台市文保所在开元寺,故藏有从邢台各地集中于此寺保管的经幢约五通。大雄宝殿前立有双经幢,约为当代所立。

        1936年10月,刘敦桢先生在《河北、河南、山东古建筑调查日记》中,详细记录了邢台城内开元寺(俗称“东大寺”)的重要建筑。刘先生日记中记录的那座“粗巨”的经幢,现仍矗立在原处,其柱身满饰“凹槽纹”,刻“尊胜陀罗尼经”;顶部八角华盖,华盖的腹部浮雕一圈向前纵跃的母狮,其中一只做扑人状,题材十分稀见。

  “凹槽纹”是明显受到希腊化影响的石柱装饰,由汉末至南、北朝,在陵墓前的神道柱上屡见不鲜。但以“凹槽纹”为装饰的石幢,我们仅在山西见过一例。刘先生断此幢为唐末或五代作品,十分可信。


一、五代梁尊胜陀罗尼经幢

年代:五代后梁乾化五年(915) ;形制、特点:石质八角经幢;现状:存两级,2006国保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图片作者:网络;瓶底儿;珠连壁合;四方客         
         
  
  建于后梁乾化年间(911一915年)的尊胜陀罗尼经幢,也称八角经幢,立于开元寺大雄宝殿前。
  石幢刻《陀 罗尼经》一部,并题有“印度副使李逢书”等字样,雕刻精细。今为不多见的浮雕珍品。后梁陀罗尼经经幢原来是四层,现在残存两层,八角形,残高七米。在第一层幢身第八面最后一行,有“大梁乾化”等字……。幢身浮雕和线雕都很工致,是北方地区五代初期石幢的典型代表。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6年10月,刘敦桢先生在《河北、河南、山东古建筑调查日记》中,详细记录了邢台城内开元寺(俗称“东大寺”)的重要建筑。刘先生日记中记录的那座“粗巨”的经幢,现仍矗立在原处,其柱身满饰“凹槽纹”,刻“尊胜陀罗尼经”;顶部八角华盖,华盖的腹部浮雕一圈向前纵跃的母狮,其中一只做扑人状,题材十分稀见。
  “凹槽纹”是明显受到希腊化影响的石柱装饰,由汉末至南、北朝,在陵墓前的神道柱上屡见不鲜。但以“凹槽纹”为装饰的石幢,我们仅在山西见过一例。刘先生断此幢为唐末或五代作品,十分可信。此粗巨”的经幢,即是五代后梁时期八角经幢。

  开元寺的主要建筑均为明、清所构,寺中建筑的精华全在于石作。中殿的蟠龙石柱和大殿内的雕龙石础都保存完好;中殿东侧,大定二十四年(1184)铁钟仍保存在原处;中殿西侧,至元十六年(1279)“重建普门塔碑铭”,碑已丢失,龟趺尚存,匍匐在泥泞之中。寺墙西侧原有菜圃,内存五代乾化五年(915)八角经幢和元代建恩公塔(上左图八角经幢后);今日,菜圃已是居民小区,四层的八角经幢残存了两层,被移至大殿东侧,而元代恩公塔已无迹可寻。中殿和大殿的两侧还堆放了不少残石,仔细检视,残碑之外,多是建筑构件:完整的如石础、石柱、石杆栏,残破的有石幢、石桥、石塔、石坊,其中不乏元明之前的精致作品。  

  塔友四方客所载资料及对此幢的描述:     
  《邢台县志》“天宁寺尊胜陀罗尼经幢”条:
  引《归有光文集》:“余既得佛顶尊胜经于开元寺,又于寺后见此幢。题曰‘大佛顶随永尊胜陀罗尼之幢’。繙译均在永淳间,此幢梁乾化五年葬僧大德而建......”;
  引《金石分域编》:“正书有额,十二月年泐,或云梁乾化年。在县城内天宁寺正殿东阶下”
  《邢台县志》寺观篇,开元寺一条记载:“五代梁乾化年僧空本译经于此(开元寺石幢:空本,梁乾化年间特进试鸿胪卿、开府仪同三司、萧国公、食邑三千户、赠司空、谥大辩,曾奉诏译经)”
  县志记载没太看明白,似乎此幢在天宁寺和开元寺之间挪动过位置。
  现存幢顶。老照片太小看不大清,此段似为原幢二层,但下面的仰莲层缺失。八面开龛,龛内各有佛、菩萨立于莲台。

后梁经幢今昔对比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唐五代·约九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1936年的五代时期后梁八角经幢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唐五代·约九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幢文局部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唐五代·约九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后梁经幢欣赏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幢身上复宝盖,各角浮雕狮子,狮口衔环,环坠璎珞,璎珞承鸟,尽美绝伦。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华盖层缺失一大块。转角处铺首衔环,各面绶带之上为孔雀、妙音鸟等各色瑞禽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此段似为原幢二层,但下面的仰莲层缺失。八面开龛,龛内各有佛、菩萨立于莲台。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第一层幢身高1 .9米,上刻“大佛顶随求尊胜陀罗尼之幢”。幢身第八面刻有“大梁乾化”四字,各面刻佛经,文字已多剥蚀。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第二层幢身下有莲花座,幢身的各面雕造佛像两层,为结枷跌坐佛、倚座佛、自在观音、滴水观音菩萨等。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造像层为八面柱体,下承仰莲。各面不设龛,高浮雕两层造像。柱子正南面的主佛和左右两面的菩萨。其余各面如下: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造像层的这层华盖层完整而华丽。各面浮雕出帷帐布褶。正方的两面,在绶带上又分别浮雕出文殊、菩萨菩萨,后面并跟随众弟子。 璎珞上还雕有骑象的文殊菩萨,旁有牵象童子和九身立佛。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骑狮的普贤菩萨及牵狮童子和十身侍立。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幢柱局部,其字这虽风华,但尚可辨认,有人拓过痕迹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唐五代·约九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河北邢台开元寺後梁经幢(五代·约八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散落在地上的石幢构件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唐五代·约九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二、现藏于开元寺的古代经幢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开元寺集中起来保护的诸经幢,详情待考

  
四、大雄宝殿前新立双幢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唐五代·约九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开元寺大雄宝殿经幢·双·当代


关于邢台开元寺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开元寺,又称“东大寺”,大开元寺,位于邢台市区邢州北路中段,建于唐开元年间(713一741年),是佛教曹洞宗的发源地之一,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为我国历史名刹,是至今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唐代名刹。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之一,也是禅宗二祖的传钵之地和禅宗七祖神会大师的驻锡之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史志描写的盛况,每当住持法师抟授教义,前来听讲者“僧众数千”,“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开元寺虽历经沧桑,但雄姿犹存,1982年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重修。

开元寺历届住持多为得道高僧,自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敕建后,周世宗柴荣又诏建了大圣塔,宋徽宗赵佶赐名为圆照塔,此塔高108米,为古代中国之最,1250年元世祖忽必烈赐名为大开元寺,列为皇家寺院,明代时期,古刹春游为顺德府十二景之一,清代时期,野寺钟声为邢台八景之一。  

 原寺门前有大型影壁一座,影壁上有滚龙团花、系彩色硫璃瓦拼砌而成,飞龙姿态雄健、造型优美,且暴出影壁数寸,活灵活现,颇有欲跃欲飞的神态。雕塑之细腻逼真,砌工之高超卓绝,均为北方所罕见。据史志描写的盛况,每当住持法师抟授教义,前来听讲者“僧众数千”,“暮烟缭绕,僧人唪经、撞钟之声远闻十里之外”。 开元寺虽历经沧桑,但雄姿犹存,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年代末期由邢台市人民政府重修,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占地45亩,坐北朝南,气势宏伟。该寺历代屡有修葺,现存殿阁,主要为明代建筑风格。这些建筑虽历经千年沧桑,保存仍基本完好,不少遗物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 - 安东老王 - 安东老王

 

      主要殿阁
  开元寺现存主要殿阁四座,天王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大雄宝殿(又称三世佛殿),气宇轩昂,巍峨壮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学术价值。其中天王殿,除了众所周知的佛像外,四壁皆为历代名人所题诗词。相传“八仙”之一的钟离权,当年拜访该寺住持、有道高僧万安长老时,就曾留下草书题壁诗。其诗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莫厌追欢笑语频,寻思离乱好伤神,闲来屈指从头数,见得清平有几人。“八仙过海”是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八仙”之一的钟离权是否到过邢台,已无从考证,但上述题壁诗确曾题在开元寺的墙壁上,宋朝时还有人将其刻在石碑上,使开元寺声名大噪。究其诗意,忧伤离乱,想必是后人托钟离权之名而作。

释迦牟尼殿(三殿)为整个开元寺建筑精华所在。此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巍峨壮观,结构精巧,风格独具。明朝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在观音殿前增加了四根雕花滚龙石柱,除山东曲阜孔庙中的雕龙石柱外,几乎无与匹敌。这四根石柱各高4.5米,柱围2.5米,雕艺精湛,线条流畅。柱上游龙或盘旋而上,或蜿蜒而下,或回首凝视,且龙首龙体皆突出柱外20—35厘米,力度感强烈,俨然真龙游跃腾舞,造型生动,风格粗犷,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之瑰宝。龙柱两侧的石板雕花,工艺精巧,手法细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第四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布瓦顶。规模宏大,别具风格。现存殿宇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金定大钟

河北邢台开元寺经幢(唐五代·约九通)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寺内还遗留金代巨型铁钟一个。该钟高2.70米,下沿围长7.2米,钟厚半尺,重达3万多斤。该钟铸成于金“大定甲辰岁”即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钟壁有日、月、人、兽、牛、鱼等十二种图案,与黄道十二宫相对应。是研究我国古天文学发展渊源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另有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图像,含乾坤浑圆之说。钟壁还铸有文字数百,清晰可辨,多记载铸造、监制、资助人姓名或身份、籍贯等。该钟铸成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虽历经风雨剥蚀,因铸造技术高超绝伦,铁质火候纯精,不但不显氧化痕迹,并且综红色的钟体四周仍然荧荧发亮,“十年动乱”中曾遭捣砸,但只闻嗡嗡声,不见钟破损,可见我国古代铸铁工艺的高超。当年该钟悬在开元寺三殿前东侧的钟楼内,用以作课报时,每当以巨木击撞时,钟声粗犷沉鸣,声闻数里。信徒僧众闻钟声,双手合十,异地同拜,成为邢台一大景观,俗称“野寺钟声”,为邢台八景之一。传说,大钟铸成后第一次敲响前,老僧告诉众僧说“等我走离寺院十里之外,你们再敲钟”。但众僧不明其意,试钟心切,老僧才走出三里就敲了钟,结果钟声便只能传出三里。


       据史料记载,自唐至明初,开元寺有僧数千,良田数顷,游僧、佛徒更是不可胜数。元朝是该寺最兴盛的时期,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幸临开元寺。1250年,忽必烈赐名邢州开元寺为大开元寺,1276年,忽必烈在邢州开元寺召开资戒大会,一次受具足戒者竟达十万人,1279年,忽必烈再次在邢州开元寺设资戒大会,并立资戒坛碑,虽然明朝以后,开元寺逐渐衰落,但每当住持法师讲授教义时,知名高僧仍多达千人云集于此。据《邢台县志》记载:“每当朝暾初上,暮烟缭绕,僧人奉经,撞钟之声远闻数里。”所以,开元寺堪称当时我国北方的一个佛教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