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路小平坡的中国玉器发展历程

 你我入画 2018-03-28

作者 / 力力 美博思远环艺设计专业学员

作为美博思远艺术设计研习社研习喵的一员,本期作者力力将与你聊聊“中国玉器的发展历程”。全文1540余字,3分钟阅读,正文如下:)

从新石器时代至今日,玉器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从未被撼动过。

与陶瓷一样,玉器的发展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即使到后来外族入主,也不曾动摇玉器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地位,随着时代变迁,玉器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玉器便与华夏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目前中国版图的范围内甚至宝岛台湾(咳咳,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都有原始玉器出土,其中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敲黑板,考点思密达)

考点时间

1

红山文化

地域时间:

分布于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以及河北北部一带,其年代大约在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

作品特点:

1.红山文化玉器呈碧绿、深绿、淡青、蛋黄、黄鹤、鸡骨白等色,多属透闪石软玉。

2.作品常以动物造型为题材,常见有龙、鹰、鸟、龟、蝉、鱼、猪头等,还有马蹄形器、玦形器等。

3.作品常常带孔,以供佩戴。器物的截面几乎均呈椭圆形,表现手法有浮雕、圆雕、镂空等。

4.器表常光素,风格刚健质朴,与装饰比较,造型是更重要的表现手法。

代表作品:“C”型玉龙 (见下图)

2

良渚文化

时间地域:

新石器时代,主要分布于浙江余杭的反山、瑶山。

作品特点:

1.鸡骨白、淡绿、暗绿、米黄是良渚玉器的常见呈色,玉材多为透闪石,也有阳起石和蛇纹石。

2.良渚文化玉器不仅造型规范,还常常带有繁缛神奇的装饰,其中最突出的是神人兽面纹。

3.良渚玉器中也有外凸的装饰,如玉镯上罕见的斜向凸棱纹,手法虽然简单,装饰虽然洗练,但效果极其丰富。

代表器形:玉琮(见下图)

回归正文

至夏商西周,琢玉工艺到很大发展,尤其在商代晚期,统治阶级为美玉的主要占有者。

《逸周书.世俘解》中“凡武王俘商,得旧宝玉万四千”一句,统治阶级对玉的喜爱可见一斑。

再到西周,玉器的使用更加礼仪化,出现了“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当然原句不是出自这个时期),玉佩饰开始盛行。

商代玉人,令我印象深刻啊,敢问那时候是不是有发条玩具呀

时至春秋战国,玉器则被赋予了更多寓意,尤其得到了孔子等圣贤的提倡,中华民族的重玉思想更进一层。

汉代以后,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和田玉源源东来,在汉代“独尊儒术”的政策下使得玉器的发展如日中天。

发展至隋唐,由于长期以和田玉为美玉,产地遥远,得之不易,因此玉器价格高昂。再到文人治国的两宋,金石学昌盛,玉器成为时尚。

汉代玉器

唐代玉器

宋代玉带钩

到了元朝,虽是外族入主,可统治者对玉器的喜爱不减,并订立了严格的用玉等级制度——三品以上权贵才可使用玉质茶酒器,一品鞍辔才可饰玉。

元代所现存的的玉器中,大型玉器“渎山大玉海”最为著名(敲黑板,考点啊)

明朝以后玉器的风格与前朝差异不大,而清代以后,于玉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表现力。

又到了考点时间

渎山大玉海:

其造成于至元二年,是蒙元时代最重要的宫廷贮酒器。玉海体型巨大,胎壁甚厚,造型雄武硕大,通体略如椭圆形,高70cm,口径135—182cm,重约3500千克,是现存最大的古代玉容器。

回归正文

元朝·渎山大玉海

精美的清代玉器

由此可见,中国的玉文化可谓是一脉相承,在早期中国就以极其重要的地位矗立在中国艺术史上,考古界甚至提出中国在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间存在一个玉器时代,这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时代。

更有人认为,汉代以前,正是先有了和田玉的东西运输做铺垫,才有了后来久远漫长的丝绸之路。

在此笔者有个也许偏激的看法:也许正是这种以满足心性为重的主流文化使得中国千年农业文明无法率先进入工业时代。

无论如何,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注重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玉在更高层面上可以说是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正是这种独特文化,使得中华文明更具魅力。

最后来点正能量,弘扬中国梦,树立文化自信从我做起!

(突如其来的骚,请您护好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