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滑挞,清朝人爱玩高山速降

 老北京的记忆 2018-03-28

“禁中冬月,打滑挞。先汲水浇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着带猪皮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这是清代笔记《郎潜纪闻》中留下的记录,透露了当时“打滑挞”这一独特的冰上运动项目。打滑挞又称冰滑梯,冬天在皇宫中,用水冻成高坡,人们从高处滑下,以此为乐。冰嬉者为了提高滑行速度,还会多垫一块皮垫,有些冰嬉者为了增加打滑挞的刺激性和趣味性,则站着从高处滑下,如取站姿,则近似于今天的高山速降,只是在冰面上进行,难度更大、风险也更大。

在元代时,北京便盛行冰上运动,所谓“冬日乘木马出猎”,所谓“木马”,类似现代人的滑雪板,是冰上运动的重要工具。

到明代时,冬季冰上运动亦盛行,但多在民间,皇家很少参与。刘若愚《明宫史》记载:德阳门外的河流“至冬冰冻时,可拉拖床。一人在前引绳可拉三四人,行冰上如飞。”《燕京岁时记》亦载:“闻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从记载看,技术较粗糙,参与人也不多。

清以武力取得天下,特别重视军事训练,故冬天滑冰作为军事训练的一种,被长期保持下来,乾隆曾说“冰嬉为国制所重”,特将冬季上冰定为“国俗”。在《日下旧闻考》中写道:“太液池冬日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云。”

之所以说“国俗”,因女真人自古擅长冰上运动,据《新元史》记载:“女真旧土有水达达万户府,兵、民乏食,请赈,有司格其事不下,诉于硕德。命核有司之侵匿者,给之,全活甚众。征东元帅府道沮洳,夏行舟,冬以犬驾杷驶冰上,硕德相山川形势,除道以通往来,人便之。”

为了确保“国俗”传承不衰,乾隆制定了十分完备的机构与制度。清代专门设立了冰上运动的统帅机构,叫“冰鞋处”,长官为冰鞋大臣,专门进行冰上训练的兵种,叫“技勇冰鞋营”,隶属“键锐营”(清朝当时的特种部队)。每年冬天四个月,冰鞋处从键锐营选拔1600名善滑冰者,组成“技勇冰鞋营”,集中训练。

清代诗人顾森曰:“太液冻初坚,冰嬉队连连,弯弧兼肄武,仰射彩球圆。”原注云:“西苑太液池,每岁冰合,有冰嬉之典,借以习武,上亲临视。”由此可以看出清帝对冰嬉何等重视。

乾隆53年(1788年)腊月,清廷西苑举办冰嬉活动,特别邀请外国使节、边疆藩王首领等观看,以共贺新春。乾隆皇帝即兴赋诗:“贺正近远毕来同,抚谕凭舆言语通。西北新藩称旧仆,东南捕鹿学宾鸿。冰嬉仍寓洁戌训,苑觐都怀奉朔衷。众喜康强颂四得,独深虔望昊恩蒙。”透露出通过滑冰练兵、威服四方之意。

遗憾的是,到了清代中叶以后,八旗军事体育日趋衰落,冰上运动从军事项目转为娱乐,到道光年间,善于此术的人已越来越少,打滑挞和许多传统冰上项目一样,渐渐消亡。

  本文主要内容引自《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