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要取名、字、号,分别怎样使用?

 西窗听雨 2018-03-28

6个回答

这个与“礼”有关。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在日常生活和基本的行为习惯中都有体现。

先来聊聊名、字的概念,在古代名和字是两个概念,『礼记·檀弓上』中有提到幼名、冠字,就是说人在出生后长辈给起的名字,便是“幼名”。

长到十几岁左右,行冠礼,标志着由家庭中毫无关系的“孺子”变成了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礼记·士冠礼』中有言: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就是说,成年跨入社会以后,长辈们起的“幼名”就再不适宜社交场合的称呼了,得取一个供平辈、晚辈人称呼的新叫法,于是”便出现了,即冠字

起字的方法有很多,但一般要与名有所关联,正如『颜氏家训』说的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可以起意义相近的,也可以进行比喻和延伸,甚至相悖反义词都行。国民党军统首脑戴笠,字雨农,雨农需戴笠,非常贴切。

再来说说号,号就比较随意了,数量也极多,只要自己乐意,弄多少个都可以,它的来源也很多,有以出生地籍贯,有以居住地,有以官职…很多很多五花八门。帝王将相的谥号、庙号也统统归如此类。

煮个栗子,像经常说的苏东坡,东坡就是号,上学经常背:苏轼,字子瞻,号东坡,都还记得吧。

名、字、号说了一丢丢,怎么使用呢,接着看。

你的名是长辈才能叫的,平辈之间,如果关系比较密切,私下也可以直接称名。但在尊长之前,所有的自称只能用名,绝对不可用字或号,用即失礼。

在与平常的同辈、晚辈的交往,对方必须称呼你的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就是这个意思,极为的不尊重。

号,基本就是同一圈子中相互称呼,本人自称也可以用,显得比较轻松随意。有自嘲、有诙谐、有志趣、有调侃很多很多,随便你玩了。


名、字、号是中国浩瀚文化中极其微小微小的一个点,里面可以整理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欢迎大家斧正,补充。闽道行在此谢谢大家!

在中国古代,姓、氏、名、字是四种截然不同的东西,直到近代,才归类为「姓氏」和「名字」两个单元。

用现代速度列举姓氏名字号的来历:

1.姓:部落出现,为了区分彼此的部落,就有了 姓。

2.氏:部落规模扩大出现分支家族,为了区分不同的家族,开始出现 氏。

3.名:长辈给起的,有个性,为了区分彼此,有了名。

4.姓氏一体:部落变成国家,国家下各自以家族为单位,慢慢的姓氏合为一体。

5.字:名因为是父母取的,为了彰显我特立独行的气质。就取 字。

6.名字:字开始变得正式,师长等人攫取了取字的权利。从此名来自父母,字来自于师长成为习俗。

7.号: 为了言志、抒情、纪念就起号,说白了就是笔名,一辈子可以随便取。

8.字消失: 逐渐西化以后,字渐渐消亡,但是号一直存在。

9.学书法字画的都会给自己起号,文学家也会。文艺青年有笔名。演员有艺名。普通青年有网名。

永规范文字说规范用法:例子:李白 李太白 号青莲居士;

1.名。是长辈来叫可以的,一切血缘长辈,都可以之呼「白」。

2.在尊长之前,一切的自称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

3.同辈交往称呼「字」:在与一般的同辈、晚辈的交往之中,称呼「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

4.「号」的使用范围都比较狭窄、自说自话的吧。

- 参考文献: 袁庭栋.古人称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人是统称。那么人何以分?姓名。

我们知道,人有乳名,大名,小名,外号,雅号,尊号等等,这些都可以起到认识和区分的作用。

那么古人怎么取名字的呢?


姓氏:

一个人的姓氏是未生下来就已经确定了。在古代,子随父姓。根据传统,你的姓是无法改变的。


名:

名加在姓氏后边,就是你的姓名。名是父母或其它长辈给起的。长大后,有的古人也会擅自改名。


字:

字是多数是对名的延伸,有反向取字也有正向取字。比如诸葛亮字孔明,是正向取字,名和字意义一样;韩愈字退之,是反向取字,名和字意义相反。


其实,好多优雅的古人,会有字号。号由自己或是后人给起。


比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等等。


还有尊号,这是很高的待遇了。都是由后人给的尊称。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圣人”孔子等等


古人起名字就像一门艺术,许多名字有文化有意义。仔细研究甚有意思。


以上个人见解,欢迎评论指正补充。记得关注哦。

古人由于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对名字有很多的讲究,在一般情况下,男性都有三个名字:既派名(取名)、取字、大号。派名是指在同姓家族辈分中的名字。取字是指写入文档书面上的名字,也可以和大号通用。大号是社交或官场上的公开证名。

派名是家族中表示辈分高低中的名字

派名(取名〉是指同一个家族中的人名字中拥有同一个字的名字,既按辈分编造的名字。是为了便于辨别族人中的辈分高低,不至于年代久远难分尊老长幼。可能也是为了对死后的族人树碑立传便于查询,每一个同姓氏的家族都编有族谱,既把同一姓氏的祖宗十八代都登记造册、编入由同一姓人自己编造的家族族谱中。比如,周氏族谱的派名就有:诗书登上国,礼义甲中邦,作善余庥祉,修和兆吉祥。这里的每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都表示一个辈分,家族中同一辈分的每一个男人都要拥有同一个字,比如你是礼字辈,你的派名和同一辈分的人就都要有周礼什么的名字,以便族谱的编写及辈分高低的辨别。

取字是文档书面上签名用的名字

取字是文档书面上用的签名或成人后的冠名。比如,曾仼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字正中,每次的重要公文签名都是蒋正中。同时,取字也是为了避忌直呼其大号,也是表示对人尊重的一种称呼,比如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的陈诚、字辞修,白崇禧、字健生等,在召开高级军事会议时,他们中的相互尊称都以辞修兄、健生兄等称呼。

还有另一种说法取字是为了平衡生肖八字中的阴阳五行缺失,为确保长命富贵,用取字来填补生肖八字中五'行的不足。比如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因生肖八字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命恪缺水,取字为雨农。

大号是社交或官场上的大名

大号在名字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我们从历史和书本上看到的名人、名家都是他的大号,同时,大号也是每个人社交和官场的证名,比如:将介石、白崇禧、陈城等,在历史书本上看到的经常是他们的大号。因此,大号也相当于我们现在身份证上的名字。

大号也是父辈们寄予子女殷切希望、望子成龙、给自己的子女取的名字。比如:张龙、赵虎、刘龙、李彪。都是希望子女长大后能勇冠三军,出将入相。

以上拙见,仅供参考,请条友批评指正。

此问雅趣,福垊好古雅趣。简言之古人讲究尊卑雅趣情调,所以才有名字号。姓名的全称是姓、氏、名、字、号,福垊以己之况以答之。



福垊嬴姓。当代人所说的姓大多是氏,在母系社会普遍都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姓者,女生也。上古九大姓:姬、姜、姒、姚、嬴、妘、妫、妊、姞。其实是八大姓,福垊搁置争议妊、姞两姓将其并列。女旁多为姓,余者皆是氏。



福垊马氏。人口众多,分布各地,形成贵贱,贵者以祖先名、字、封号、官位、封地等字为氏。马氏出自赵氏,赵氏出自嬴姓。嬴造父(伯益得嬴姓)有功周天子封地于赵,赵武灵王庶子赵奢抗秦有功而封马服君,马服子赵括有长平之战惨败。后其侄以为耻,改赵为马服(复姓)氏,后简为马(单姓)氏。《通志·氏族略序》:氏,贵人专属;贱人有名无氏。



福垊名爱勇。名为父母所取,有乳名、学名,君官师长等方能称名。取名是大学问,讲究者以《易经》《诗经》杂以五行、八字,取出好听如意的名。隋唐前名多单字,后则双字。氏有单复,名亦如此。屈原的姓名是芈平。福垊乳名爱喜、谱名建勇,学名爱勇。人间所贵唯爱,成事需勇,就需要敢作敢当,知耻近乎勇,为爱必须勇!爱要越挫越勇,而马,武兽也,名中勇字与马字密切联系,名字更是这样。《颜氏家训·风操》有言「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福垊表字仁赟( yun)。因为表德,故也叫表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上文说名是父母取,父母君官师长称,我们只能叫屈原,其父母等叫他屈平,更亲昵点叫小平,姓氏名字都有单字。表字大多是成年男女父母所取,男二十弱冠女十五及笄(发髻)。待字闺中就是说十五了及笄取字该出嫁了,这字这里除了表字外还有出嫁之意。名、字关系密切或解释或相反等,如韩愈,字退之,福垊是前一种。爱对仁,勇对赟,仁爱赟勇,没有文武贝怎么勇?那么表字与号是不是也是密切相关呢?



福垊号康喜合士。表字是父母所取,而雅号是自己所取。表字是平辈晚辈对人尊称,那么雅号则使尊称提高N个等级。雅号以前类似于现在的笔名,为文人雅士专属,唐宋雅号大多后缀居士,什么青莲居士、易安居士、东坡居士等。福垊以为人生所求当属康乐。然而乐是外在影响的,那么内心则是喜,而这个喜字与我乳名相连,内心的喜正是勇于面对生活后所养成的乐观、坚强、向上的心态。合,则是俺曾自立的合家;士,则是传统的风骨和雅趣。



至于福垊也是雅号,也可以加个道士、逸士的后缀,梦想着超脱逍遥以及闲云野鹤。中华传统最美好的字是福,国中最重要的是土和民。

现代人起名,仅有名并无字,但习惯称“名字“”,如别人问你姓名,总是说“你叫什么名字”。这与古人不同。古人起名,一般都有名、字,有的还有号。《礼记·檀弓上》所言“幼名,冠字”,人出生三个月之后,会起名字,这就是“幼名”。成年之后,行冠礼,则“冠而字之”,这时才有“字”。“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有的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如杜甫的少陵野老、苏轼的东坡居士、唐寅的六如居士、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别号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像姓名要受家族、行辈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发或标榜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礼记·士冠礼》中有言“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名是让自己的父母长辈叫唤的,进入社会,平辈、同学之间一般不能叫名,只能叫字(除非关系特别亲密)。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就是从这里来的。上司、领导与自己对话的时候,虽然礼义上讲可以呼名,但一般也以字相称,表示客气与尊敬。晚辈称呼时,有号多称号,无号就称字。自称、卑称时,可以用名字,上对下、长对少的场合,自称一般用号。但在尊长之前,自称一定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