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中的脾气虚在临床上有哪几种常见类型?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8-03-28

脾气虚,多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而致。临床上常见的脾气虚有3种类型:



(1)脾不健运:

多因饮食失调、劳倦损伤及肝病乘脾而导致。其主要脉症是食纳减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大便溏泄,时息时发,并伴有身倦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治法:益气健脾,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或参苓减。

(2)脾虚下陷:

又称中气下陷或气虚下陷。多由于脾虚、中气不足发展而来,也可由久泄、久利或过度劳倦所致。主要临床表现是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腹泻,并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少腹下堕、体倦少气、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治法:补脾气,用补气减。

(3)脾不统血:

多由于中气虚,虚则气弱,统摄无权,以致血液不能循经而行。溢于肌肤,则见皮下出血;溢于胃肠,是为便血;气虚不故症见多,漏下等。脾不统血除有以上出血症状外,还同时兼见脾气虚或脾阳虚的证候。治法:益气摄血,方用归脾汤、黄土汤等加减。 图书:中医中药知识问答 作者:郭涛总主编;代薇分册主编 来源:— 咪咕阅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