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媒时代,公益传播何去何从

 玖玖家政 2018-03-28





师曾志老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安平公共传播公益基金联合发起人。研究领域包括媒介社会学、媒介文化与公共领域、新媒介赋权及公民社会。2014年度公益人物,她写的书入选国家十五重点教材。传播界中的公益大伽,公益界的传播大伽





还有个重磅消息,她的新作《生命传播:自我·赋权·智慧》马上要面世了!公益界的人士有福喽!



生命传播强调的是保持开放心态,在本心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基础上对概念、意义不断延展与反思,释放出遮蔽其后的感觉、情感、知觉、意念等的潜能、张力,理解所有这些信息在交互中不断生成与变化对人的态度、行为的影响,积极地有所觉知与作为并带来改变。生命传播关切的是人类交流互动形式、方式运行的机制,强调交流互动中生命的自我背弃与背叛,揭示生命生生不息背后各种复杂力量的博弈。

——《生命传播及其可能》,《生命传播:自我·赋权·智慧》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年 师曾志



各位看官,其实有福的有一班人,TA们已经偷偷在笑了!

噢,你别不信!且听我细细道来!


福建省首次公益人传播班 于2018年3月23日在厦门开班,第一天开学 典礼,就特别邀请了师曾志老师。



在一天时间里,师老师可是口吐莲花,妙不可言。

“那不是菩萨吗?”

啪!对于身为公益传播学员的我来说,比菩萨还菩萨!


师老师首先先爆题:时代,如何安心做公益?可在班上,炸出了花!



她说:



能的时代

如今的社会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公共传播时代、公益传播时代,但是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时代,人们活动的目的都指向一个问题———我能不能实现?能不能实现,是指无论通过表达还是行动,你能不能通过努力带来改变。对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理解,可能就一个字:能。尤其是在传播方面,更是要让“能”成为一个特征。


她觉得:

这个时代,不管身份是什么,很多人都在坚持做公益,“那我们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支持?为此,公益机构要去跟社会各方面的人进行连接。”而要做这样的连接,传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今天中国社会的关键在于媒介的社会化及社会的媒介化。几乎做什么事都可以变身传播。

而公益的传播,是提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带动政府、企业、公众一起发力去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传播是一种沟通,更是一种权力。




她认为



其实公益传播事业再往下追求,一定是追求生命。
人如何能够安心公益?

当一个人对自我认知不足时去做公益,那只不过是在从事一个职业。

所以我们要特别问自己:做公益,是我的职业还是我内心的选择?”









她又说:

互联网表面上的众生喧哗,实则语言符号及表达形式的改变。

互联网又是一场认知革命,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一场深重的认知革命,对其应有相应的叙事逻辑与方式。


她认真地说:


获得认同与信任是全社会政府、市场、媒体、NGO等共同努力追求的,获得社会的信任与政府的认同的NGO将大有可为。

而今天的传播人才需要具备:

1、共情力:洞察和了解受众需求 和痛点;

2、设计力:能够设计打造出好的传播方案和产品;

3、交响力:能够像交响乐团一样通过跟团队协作生产内容。


 


她坚信:



技术再变,社会再变,真、善、美,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她希望:

公益传播人能转变思维方式,用社会新的话语体系叙事,掌握使用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爱与善在恨与恶中默默地召唤着我们,公共传播、公益传播也好,生命传播也罢,需要的是人对自我生命倾向性的了解与认知,唯有此,认识与创造与创新才可能发生。面向未来的智慧会易于发觉慧眼的存在,我们的所作所为即是我们自身。生命跌宕、动荡、起伏的,却又是流转、连续的,所谓的进化是在现实中不断重复与生成的。
                                                                          ——师曾志


小编记得:

师老师说,社会需要相互的守望和互相的支持。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并肩。

所以,小编过五关斩六将,带着438个爱心赞,拼入这个公益传播班的,不信,有图有真相。



小编托着下巴在想,有一天,如果能与师老师并肩,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呀!


撰文/编辑:谷雨    摄影:高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