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江上一沪翁 2018-03-28

这个世界戏剧万花筒,群星璀璨,色彩斑斓。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戏剧的魅力从未衰减。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的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散发着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有戏曲剧种达三百六十余种。今天,小编就带您了解一下27种中国戏曲,总有一曲为您所爱。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被视为中国国粹。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年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代表剧目:《空城计》《霸王别姬》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京剧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

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越剧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于湖北黄梅。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的唱腔属版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代表剧目:《天仙配》《女驸马》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黄梅戏

评剧是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代表剧目:《杨三姐告状》《花为媒》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评剧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代表剧目:《祥林嫂》《红色娘子军》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豫剧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代表剧目:《牡丹亭》《凤鸣记》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昆曲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伴奏除用二弦、高胡、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外,还大胆地采用西洋乐器,如小提琴、萨克斯管等重低音乐器。

代表剧目:《帝女花》《紫钗记》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粤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清代江苏省盐城市和阜宁县,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最初的淮剧多为汉族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受徽戏和京戏影响,移植演出了一些表现历史生活的大戏,因需扎靠、大把子,故称“靠把戏”。

代表剧目:《莲花庵》《孔雀东南飞》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淮剧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秦腔、弱腔等组成的。川剧中最有名的技巧为变脸,它有拭、揉、抹、吹、画、戴、憋、扯这几种方法。

代表剧目:《白蛇传》《旧正楼》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川剧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秦腔唱腔,分板式和彩腔两部分,每个部分均由“苦音”和“欢音”《又称花音》两种声腔体系组成。

代表剧目:《春秋笔》《八义图》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秦腔

晋剧是汉族地方戏曲,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它的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中一带。中路梆子的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风格。

代表剧目:《打金枝》《临潼山》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晋剧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民国时期定名汉剧。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兼有歌腔、昆曲、杂腔、小调等曲调。高亢激昂、爽朗流畅。在汉剧中,锣鼓地位不可或缺。它打法多样,分为大打、小打和串打。其中,串打配以马锣,节奏感强,气氛强烈。

代表剧目:《大赐福》《草场会》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汉剧

桂剧是地方戏曲,俗称桂戏或桂班戏,是用桂林方言演唱的剧种,做工细腻贴切、生动活泼,借助面部表情和身段姿态传情,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即使是武戏,也多是文做。桂剧唱、做、念、舞俱重,尤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声腔音乐以南路(二黄)、北路(西皮)为主。

代表剧目:《梁红玉》 《打金枝》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桂剧

潮剧是广东三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全国十大剧种之一。它以语言优雅通俗、唱腔优美抒情、行当分工严密、技巧优美丰富见长,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南国鲜花”和“艺苑奇葩”。它不仅在本乡土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且还传播到大江南北和海内外国家,深受不少专家名流的青睐。

代表剧目:《琵琶行》《荔镜记》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潮剧

越调是河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越调的主奏乐器早期是象鼻四弦,后来一般用坠胡。越调在唱词上,其原有的传统戏结构十分严密,唱词少,道白多,语句相对比较文雅深奥,在唱调上也按一定的曲牌和调门演唱。

代表剧目:《踢狮子》《秦琼卖马》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越调

湘剧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称为“长沙湘剧”。湘剧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与民间艺术和地方语言巧妙结合,富有湖南民间地方特色

代表剧目:《琵琶记》《白兔记》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湘剧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在舞台艺术上,无论是音乐、表演以及舞台美术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和明显的提高,从而使河北梆子增添了明朗、刚劲、华丽、委婉的特点,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部分地区。

代表剧目:《蝴蝶杯》《秦香莲》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河北梆子

河南坠子源于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传统曲艺形式。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演唱者一人,左手打檀木或枣木简板,边打边唱。也有两人对唱的,一人打简板,一人打单钹或书鼓。还有少 数是自拉自唱的。唱词基本为七字句。

代表剧目:《偷石榴》《梁祝下山》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河南坠子

花鼓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通常特指湖南花鼓戏。湖南花鼓戏源出于民歌,逐渐发展成为一旦一丑演唱的花鼓戏初级形式。湖南花鼓戏的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花鼓戏的表演艺术朴实、明快、活泼,行当仍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

代表剧目:《打铜锣》《刘海砍樵》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花鼓戏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是中国海南省的地方民间戏曲艺术。琼剧是南方戏剧的其中一个支系,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因此流行地域亦仅限于海南岛及两广之间。琼剧是当地的本土文化象征之一,相信已有一段颇长的历史,但实际起源时期却难以考知。琼剧的音乐唱腔前期为“曲牌体”,并有帮唱。后期演化为“板腔体”。

代表剧目:《杨家将》《琵琶记》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琼剧

梨园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之一。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

梨园戏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分“上路”、“下南”两支,三种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

代表剧目:《赵贞女》《荔镜记》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梨园戏

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大部和江苏、安徽、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其音乐属于板腔体,兼唱曲牌,主要伴奏乐器是坠琴(主弦)、扬琴、二胡、琵琶(以前多用三弦),称“吕剧四大件”。

代表剧目:《金鞭记》《金镯玉环记》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吕剧

沪剧是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代表剧目:《罗汉钱》《芦荡火种》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沪剧

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是一门古老、优美的传统说唱艺术。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代表剧目:《杨乃武》《啼笑因缘》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评弹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即唱、说、做、舞。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二人转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代表剧目:《白蛇传》《拾玉镯》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皮影戏

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经过民间的演唱流变衍化,一代代艺人的加工提高和姐妹艺术的借鉴融合逐渐形成锡剧的雏形,锡剧最早出现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锡剧是一个长于抒情,具有江南水乡情趣和特色的戏曲剧种。表现形式有山歌小调、弹词、宣卷、花鼓滩簧等。

世界戏剧日 27种中国戏曲了解一下

锡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