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际之时,常常可见消化科门诊人流攒动,大多都是因为泄泻前来就医。今天摘录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分会专家治疗泄泻中关于针灸及外治法的部分进行解读分享。
针灸治疗 针刺 多选手足阳明经、足太阴经经穴, 配以足太阳经经穴。主穴用天枢、大肠俞、 足三里、气海、关元、中脘; 配穴 灸法 艾灸多选腹部的任脉俞穴,最常用的是神阙、气海、关元、天枢;
外治法 穴位贴敷 取穴: 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关元、中脘、足三里。 中药膏的制作: 取白芥子、肉桂、延胡索、炮附片各 1 份,甘遂、细辛各0. 5份,共研细末,用鲜姜汁调成稠膏状,做成 1 cm × 1 cm 的小丸,放在直径约5 cm的胶布上,固定于上述穴位。每隔10日贴敷1次, 每次敷贴4~6h,连续贴敷3次。此疗法用于脾胃虚弱型泄泻的治疗。
脐疗 脐疗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以脐 (神阙穴) 处为用药或刺激部位,将中药的不同剂型 ( 如丸、散、膏等) 通过贴脐、敷脐、涂脐、蒸脐等方法,激发元气,开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从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常用药物为丁香、艾叶、木鳖子、肉桂、麝香、大蒜、吴茱萸、胡椒等。 参考文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泄泻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 2017)[J].中医杂志,2017,58(14):1256-1259.
文章内容来自于网络,转载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供中医同好学习参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马上删除该内容。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艾灸贴 相关阅读 疑问问医生
请先关注微信公众号:神黄中医智库 回复症状名,如“感冒”:进入自诊页面 回复古籍、方剂名称:直接查阅相应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