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节 泄泻证治十九条 2 山西中医儿科 贾六金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09-22

湖北崇阳邹羿抄

十八、热结旁流泻

 证候: 

脐腹疼痛,按之坚硬,下利清水,色纯清,口舌干燥,脉实。

 证候分析: 

内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臭秽不可闻。热灼津液故口咽干燥。


 

通因通用,代表方为大承气汤。


《实用内科学》第8版,在“便秘”一节中这样说:便秘病人在排便时由于粪块嵌塞于直肠腔内难于排出,但有少量水样粪质绕过粪块自肛门排出,而形成假性腹泻。

在治法上从现象上看是通因通用,从本质上看还是塞因通用。




十九、正虚邪恋泻

一般见于两种情况:

 (1)由抗生素诱发的肠炎: 

小儿因支气管肺炎等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白念珠菌等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性肠炎,称之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常见有:①金葡菌肠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暗绿色,量多带黏液,少数为血便。②真菌性肠炎,2岁以下多见,病程较长,常伴有鹅口疮,为白念珠菌感染所致,大便次数增多,为黄色泡沫样便带黏液,或可见豆腐渣样物。




 (2)感染性腹泻的迁延期和慢性期: 

确诊为感染性腹泻,经过正规抗生素的治疗,症状有一定减轻,但大便次数仍多。一日3~4次不等,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常规检查仍有白细胞,红细胞或脓球。

 证候分析: 

本证属虚实夹杂证。正虚指脾胃虚,邪恋指湿热滞而不去。



 治法方药: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治法以健脾益气和胃,清热利湿。方选

七味白术散(《医宗金鉴》)合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感染性腹泻迁延期或慢性期,治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方选

七味白术散合葛根芩连汤。



由此可见,外感风寒暑湿热之邪均可引起泄泻,然泄泻虽有多种因素,但未有不因于湿者。盖脾喜燥而恶湿,湿易伤脾,所以有“湿多成五泻”和“无湿不成泻”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湿胜则濡泻”的记载。

明·万全在《幼科发挥》中介绍了“治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祖传秘法;张仲景有“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古训。贾老认为水湿同出一源,程度有别,性质相同,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极。故在治疗原则上,利水与利湿为治泻大法。



在临床治疗上,贾老高屋建瓴、执简驭繁,



针对湿邪的轻重程度,

分别或合并使用治湿五法。


利水渗湿法,代表方为四苓散;

清热燥湿法,代表方为葛根芩连汤;

健脾燥湿法,代表方为参苓白术散;


芳香化湿法,常用方为平胃散、三仁汤,常用药为砂仁、白蔻仁;


温化水湿法,方选真武汤。



贾老认为,湿热为患的腹泻常缠绵难愈,胶着难解,需要清热利湿并进,其中重在祛湿,因湿祛则热孤,邪易消解。


具体施治时又当分湿重、热重、湿热并重之情,

湿邪偏重加苍术、薏苡仁,

热邪偏重者芩、连加量,



脾气素虚加党参、白术,

病程稍长加秦皮清涩并用,用之临床,效果卓著。

同时,贾老还强调,治泻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肠炎和细菌性痢疾要鉴别清楚: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等症。中医典籍中有“肠澼”“滞下”“重下”“大瘕泻”“疫痢”等名称,所述证候与细菌性痢疾略同。但不是凡有黏液脓血便就都是痢疾,这一点务请注意。临床常见有几种肠炎可引起细菌性痢疾样病变,都有黏液脓血便,如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结肠炎等,必须做大便细菌培养与细菌性痢疾加以鉴别。



(2)泄泻的内因是脾常不足:


小儿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受损则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导致泄泻。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可引起泄泻,总离不开脾胃。故《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因此有必要对脾常不足的具体表现有所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