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话丨倾听“更上一层楼”的不朽,领略“欲穷千里目”的非凡

 恶猪王520 2018-03-28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


登鹳雀楼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诗家有不说理而真乃说理者。”著名诗歌鉴赏家俞陛云说:“凡纯是写景之诗,贵有远韵余味,方耐吟讽。”《登鹳雀楼》正是这样一首好诗。全诗四句二联,短短20字,气势连贯,厚重有力,为唐诗中不朽之作。诗歌于题目中既已点明这是记游之作,主要是记“登”,“登”鹳雀楼中所见和所感,含蓄表现对祖国美丽山川的热爱之情。


诗歌前两句,均从大处着笔,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太阳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这太阳、山与黄河水,无不彰显着大气、壮阔、奔腾的气势,映射了开放包容的盛唐气象。结尾两句为作者登楼所感。面对高耸入云的中条山,想象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思绪万千。“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催人奋进、富含哲理的诗句,更是揭示了: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想看得更清更远,还须继续攀登。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阐发精彩的议论,向人们揭示两点真理:第一,目力所及是有限的,必须借助外部条件,高瞻才能远瞩,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其次,世界是无限的,天外还有天,要想达到更高目标,必须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讲的正是这个道理。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王之涣之所以能写就这壮丽诗篇,得益于其“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的过人才情。他出生于盛唐时期,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王之涣幼时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青年时期精于文章、善于写诗,文学声誉极高。他的诗歌用词朴实,意境深远,描写西北边塞风光尤为人称道。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虽然王之涣的诗作仅有6首流传至今,但皆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章太炎还曾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如南朝刘勰所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尽管鹳雀楼上面题有王之焕的千古绝句,但后来的诗人也留下了一首首佳篇美文,似乎要与王之焕一比高低。于是,鹳雀楼成了唐代诗人的“赛诗楼”,留下了许多才情洋溢的作品。


河东才子畅当颇富诗名,登鹳雀楼时曾留诗:“迥临飞鸟上,高出尘世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耿潍,“大历十才子”之一,也留下了同名诗篇《登鹳雀楼》:“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时过境迁,面对暮气沉沉的晚唐时局,鹳雀楼已没有了当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胜景,而是晚唐诗人司马礼笔下“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般夕阳日短、草木萧条的伤心之地。


黄河万古流,名诗传千载。无数诗人借由祖国壮丽山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和远大胸怀。时至今日,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经典,抒发着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中华文化,古今传唱

这其中蕴含的

是历史记忆下的时代经典

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民族自豪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