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膏方的特点,应用的特点

 水木年华138 2018-03-28


膏方的特点,应用的特点

膏方,是在中医师悉心诊察并询问病人的详细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后,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全面考虑体内气血阴阳的变化后制订的处方,具有针对性强、效用明显的特点。

膏方强调一人一方,量体用药。它是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特点和不同的疾病及其症状、体征而组方,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和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性强,非一般补品可比,以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美容养颜、益肾兴阳的目的。膏方一般由20~4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属复方大法范畴,服用时间较长,一般一料膏方可以服用两至三个月。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往往会妨碍气血,反而对健康无益,故合理配伍用药才是关键。

膏方制作极为复杂,一般要经过浸泡、煎煮、过滤、浓缩、收膏、贮存等工序。千百年来,中医学在膏方的制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加工经验。这些内容一部分记载在有关的中医药典籍里,一部分蕴藏在老药工的实际经验中,均有待于不断发掘继承和整理应用。

膏方服用经济、方便,口味怡人。膏方经提取浓缩后,由于充分利用了药物的功效,经济花费相对减少。对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来说,不用再花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煎煮中药,服用时只需按时取出适量,用温开水冲服,有即冲即饮、易于吸收的特点。中药加工成膏方后体积缩小,有利于携带和贮藏。定制膏方时因添加了矫味、收敛的糖类,使膏方带有甜味,口感较好,适用于不喜欢中药苦味的患者。

膏方偏于补益,所以服用膏方一般选择冬季。冬令进补是我国民间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阶段。人体阳气、阴精均宜藏而不宜泄,服用补益之品可以使营养物质得到充分吸收利用和储存,而此时进行膏方调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方的效用,这就是“冬令进补”的原因,所以民间有“冬令进补,上山打虎”的说法。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使用膏方滋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

但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则并非局限于冬季使用,只要有体质虚弱或其他病症所表现出气血不足、脏腑亏虚的临床证候,譬如外科手术、妇女产后虚弱等,一年四季都可以选择适宜的膏方内服。所以,进补膏方不必拘泥于冬令时间,只要病情需要,其他季节也可服用。可视病情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膏方品质的好坏并非以价格高低来衡量。膏方品质优劣的评判,有两条简单的标准:一是以胃喜为佳,二是以气血畅顺为优。

膏方调理特别重视运脾健胃之道。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口服补品通过脾胃运化才能发挥作用。调理脾胃法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法则之一,不仅可以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还可以运用于其他系统疾病的治疗,这是脾胃所处的特殊地位及特殊功能所决定的。

清代名家叶天士曾说“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这条原则是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也同样适合于膏方的制订。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订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确具至理。

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脏腑阴阳气血条畅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就是以气血畅顺为优。

当然,临床上患者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气血条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