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和总结了红土镍矿冶炼炉渣回收利用的半工业试验、工业试验及工业生产的探索研究及应用。阐述了一种适宜红土镍矿冶炼炉渣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为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炉渣回收利用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本试验以水萃样和原渣样两组平行对比试验进行研究,共选取水萃样215吨,原渣样396吨,水萃样镍品位αNi=0.277%,原渣样镍品位αNi=0.281%。药剂制度选取采用CMC作为抑制剂,BX作为捕收剂,BK206作为起泡剂,加药点及加要方式等均严格按常规试验进行。 3.2.2.1.1 浮选工艺流程 图5 试样渣浮选工艺流程图 3.2.2.1.2 浮选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3.2.2.1.3 浮选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两种试样的平行对比试验分析,水萃样及原渣样采用浮选方法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析和富集。水萃样当CMC用量为860g/t、BX用量为120g/t、C125用量为160g/t时浮选指标达到最佳状态,获得精矿镍品位βNi=2.897%、镍回收率εNi=40.30%;原渣样当CMC用量为800g/t、BX用量为125g/t、C125用量为158g/t时浮选指标达到最佳状态,获得精矿镍品位βNi=3.594%、镍回收率εNi=52.92%(如图6-11)。 3.2.2.2 试样渣磁―浮联合试验 经过对试样渣浮选试验得知,水萃渣和原样渣采用浮选方法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回收和利用,从药剂制度及选别指标上看原样渣获得的技术指标远远好于水萃样,根据冶炼过程及炉渣特性推断,该差距可能是由于炉渣在水萃过程中炉渣组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炉渣中所含的Ni3S2-FeS-Ni-Fe亲铁冰镍在炉渣温度急剧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反应和重新分布。因此,本试验主要以原渣样展开研究,共处理原渣样1568吨,原渣样综合镍品位αNi=0.268%。 3.2.2.2.1 磁―浮联合工艺流程 图12 试样渣磁―浮联合工艺流程图 3.2.2.2.2 磁―浮联合试验结果(如表3,如图13-14) 表3 图13 原渣样浮选关系曲线试验结果 图14 原渣样磁选关系曲线试验结果 3.2.2.2.3 磁―浮试验结果分析 经磁―浮联合工艺选别可获得综合产品平均βNi=3.389%,镍回收率εNi=57.14%的较理想指标。即磁选镍产品βNi=6.500%,镍回收率εNi=15.08%;磁选尾矿进入浮选加工处理可获得浮选精矿βNi=2.890%,镍回收率εNi=49.22%。 3.2.3 选矿试验结果总结分析 本次选矿试验共处理红土矿冶炼炉渣2179吨,炉渣原矿平均镍品位αNi=0.271%。经对试样渣浮选试验、磁―浮联合试验及结合炉渣中所含的Ni3S2-FeS-Ni-Fe亲铁冰镍在炉渣温度急剧变化过程中发生了反应和重新分布情况综合剖析,确定了红土矿冶炼炉渣回收利用需注意的问题和方法。即在红土矿冶炼炉渣回收利用中切记水萃处理,避免炉渣固相中的Ni3S2-FeS-Ni-Fe亲铁冰镍和炉渣固相组成成分再次发生化学物理变化,不利于磁选作业的选别;采用磁―浮联合选别可获得综合产品平均βNi=3.389%,镍回收率εNi=64.3%的较理想指标。即两种品级差别较大的镍产品,其中获得磁选亲铁产品镍品位βNi=6.500%,镍回收率εNi=15.08%,磁尾入浮选后可获得镍精矿βNi=2.890%,镍回收率εNi=49.22%。 3.3 镍资源储量及市场分析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镍资源储量约为1.6亿吨,其中硫化镍矿约占30%,红土矿约占70%,而近20年来硫化镍矿新资源勘探上没有重大突破,保有储量急剧下降。如以年产镍量120吨计算,则相当于2年采完一个加拿大伊湾镍矿床、5年采完金川。因此,全球硫化镍矿资源已出现资源危机,且传统的几个硫化镍矿矿山的开采深度加深,矿山开采难度加大。为此,全球镍行业将资源开发的重点瞄准储量丰富的红土镍矿资源――红土镍矿资源为硫化镍岩体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地表风化壳性矿床,世界上红土镍矿分布在赤道线南北30度以内的热带国家,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的热带――压热带地区,主要有:美洲的古巴、巴西;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咯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等。我国镍矿资源储量中70%集中在甘肃,其次分布在新疆、云南、吉林、四川、陕西和青海和湖北7个省,合计保有储量占全国镍资源总储量的27%。我国镍矿类型主要为硫化铜镍矿和红土矿。我国的红土矿主要从菲律宾进口。由于自1970年起日本与菲律宾开始进行合作,成立合资矿业公司开采含镍2%以上的高品位镍矿,运送回新日铁和住友商社进行冶炼,导致菲律宾的高品位镍矿砂被日本企业垄断,而我国只能进口镍含量在0.9――1.1%的低品位镍矿砂。 针对国内外镍资源储量状况和现有对其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及结合社会高度快速发展而对镍资源的需求综合分析,镍金属价格出现不符合市场规律的疯狂暴涨,导致菲律宾与印度尼西亚漫山遍野不值钱的黄泥――红土镍矿从200元/吨猛涨至1800元/吨,在此,我想表达的是这种现象是由国际资金操纵及镍矿进口商的进口经营权垄断而引起的。因此,我认为比较理性的镍市场行情是24万元/吨。针对这个理性客观的市场价格,对我要提出的建设冶炼炉渣处理系统还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的。 4、工业生产说明 在前期半工业试验的基础上,北鑫公司用规模为300吨/日的北鑫选矿厂组织了工业生产,期间共处理红土矿冶炼炉渣38062吨,炉渣原矿αNi=0.271%,选别获得综合磁选作业产出镍产品βNi=6.650%的块状亲铁冰镍251.3吨,镍回收率εNi=16.2%;磁选尾矿αNi=0.229% 经浮选作业产出βNi=3.120%的镍精矿1338.1吨,镍回收率εNi=48.2%。 5、经济概算 为使此经济概算具有较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概算中重点体现了当前镍市场行情及今后较理性、稳定、客观的镍市场。计划依据为磁选碎矿作业3.19元/吨,浮选系统为70元/吨,为此,磁―浮联合选别经济平衡点为11.911万元。当前市场价17.5万元,磁选利润为46.29元/吨炉渣,浮选为负利润-2.39元/吨炉渣;当市场价为22.0万元时,磁选利润为59.01元/吨炉渣,浮选利润为14.99元/吨炉渣;当市场价为26.0万元时,磁选利润为70.32元/吨炉渣,浮选利润为30.44元/吨炉渣。详细结果见表4: 6、基础设施及其它分析 经过长期的建设,集团下属各冶炼厂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建设选矿系统的基础条件(主要指建设场地),另外, 各冶炼厂在地方已具有一定影响,加之,选矿系统的建设主要是针对废弃资源回收再利用,形成有利的资源循环加工网。这对公司自身发展、环境保护都是有利,为此,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6.1 建设选矿系统规模 探索废物资源开发产业链,挖潜其利润空间,追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资源最优培配置,达到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特色形成具有特色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自由开发利用网络,将是公司的一个工作重点和方向。为此,以上三个步骤进行规划为宜,即破碎系统――浮选系统(包括降镁作业)――硅酸盐水泥系统。 6.1.1 破碎系统建设 一期工程(破碎系统)以产出镍品位为7-8%的块状低冰镍为主,零风险(经济平衡点2.05万元/吨),利润空间很大,应进行快速建设。 6.1.2 浮选系统(包括降镁作业)建设 二期工程(浮选系统)建设主要有两个目的,即获取浮选利润和为硅酸盐水泥生产准备合格原料,存在一定风险(经济平衡点21.8万元/吨),利润空间不大,可缓建。 6.2 硅酸盐水泥系统建设 三期工程(硅酸盐水泥系统)建设主要取决于水泥生产技术和镍市场(因为镍市场决定二期工程)。 6.2.1 冶炼炉渣主要成分说明 红土矿(镁质硅酸镍矿)矿床的上部,由于风化淋滤作用的结果,导致铁多、硅少、镁少、镍较低、钴稍高的特点;而随着开采的深入,风化再次富集,导致硅多、镁多、铁低、镍较高、钴较低的特点。结合公司红土矿原料的来源情况及其矿床特点等信息推断:该红土矿原料主要来源于含镍褐铁矿及变质橄榄岩矿床中。经化验分析,综合氧化镁品位mgo=17%,氧化钙品位cao=4-7%,二氧化硅品位sio大于30%。 6.2.2 硅酸盐水泥原料 从冶炼炉渣主要成分可以看出,该炉渣在很大程度上适宜做硅酸盐水泥原料。 石灰质原料:主要提供cao,采用石灰岩、凝灰岩和贝壳等;粘土质原料:主要sio2、al2o3及fe2o3。采用粘土、黄土、页岩、泥岩、粉砂岩及河泥等;辅助原料:铁矿粉等;生料中个组分百分含量:CaO:62~67%,SiO2:20~24%,Al2O3:4~7%,Fe2O3:2.5~6.0%. 6.2.3 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 把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技术简称为两磨一烧,其生产工艺可简略表示为图15: 图15 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 7、结语 通过上述半工业试验及工业生产数据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红土矿冶炼炉渣采用浮选方法选别时不能将炉渣水萃;红土矿冶炼炉渣采用磁―浮联合选别方法能获得较理想的技术指标,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红土矿冶炼炉渣通过磁―浮联合流程选别的尾矿在硅酸盐水泥生产中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应该引起同行的重视,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倬等.重有色金属冶炼设计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 [2]郭学益,昊展,李栋.镍红土矿处理工艺的现状和展望[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 [3]肖安雄.美国金属杂志对世界有色金属冶炼厂的调查.第三部:镍红土矿[J].中国有色冶金,2008. [4]任鸿久,王立川.有色金属提取冶金手册(铜镍卷)[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