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通鉴》评论(十五)

 墨香笙樵 2018-03-29

上闻王通之败,大骇,乙酉,命安远侯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总兵官……又命黔国公沐晟为征南将军总兵官,率兴安伯徐亨、新宁伯谭忠从云南会之。

居士曰:朱瞻基没有用张辅讨伐安南而派出柳升是一大失误,柳升的轻敌冒进在明帝国镇压唐赛儿的战争里就已经证明了的。朱瞻基不任用张辅,显然是因为这位老臣不容易驾驭,但既然已经同时任命沐晟,安南附近又在沐晟的控制范围之中,张辅也没有本事完全脱离明帝国的控制,而在安南独立。

明宣宗宣德二年(丁未,公元1427年)

是月,工部尚书黄福行抵交阯……欲自杀。贼至是始知为福,相与罗拜下泣,曰:“公,交民父母也。公不去,我曹不至此。”力持之。黎利闻之曰:“中国遣官吏治交阯,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

居士曰:黎利说的是真话,如果明帝国对安南的处置得当,而不对其进行盘剥,官吏都像黄福一样,即使黎利想反叛也不会获得民意支持。他之所以不杀黄福,一方面是出于敬重,另一方面则是是看到朱瞻基有意和解,自己也不希望将战争继续下去,所以需要一条作为和解的筹码。选择黄福是因为他没有民怨,放过他,民众不会对黎利指责。

自交阯内属者二十余年,前后用兵数十万。馈饷至百余万,转输之费不预焉。至是弃去.官吏军民还者八万六千余人,其陷于贼及为贼所杀者不可胜计。天下举疾通弃地殃民,而上不怒也。

居士曰:朱瞻基当然不会对王通愤恨,并且应该感谢王通,因为决定是朱瞻基自己做出的,王通却背了这个黑锅。张辅请愿攻打安南是明智之举,对于安南应该先剿后抚,即使一时无法治理,暂时允许独立也应该进行半殖民统治,一如忽必烈治理大理,先任命黎氏家族为安南总管,用安南人治理安南,然后派皇室成员驻军、监管,并利用反对黎氏家族土官进行本土化管理。有军事镇压,有政治统治,有权力分配,把安南作为长期战略问题加以解决,才不至于让朱棣以来无数钱财和鲜血付之东流。

第二十卷 纪二十

明宣宗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

有熺喜食人肝脑,薄暮伺人于门,掠而杀之。日未哺,邸前行迹为断。至是亦鞫服,并削爵。宥有爝勿问。

居士曰:朱有熺先生在门前等着吃人肝脑,简直与恶魔无异!

明宣宗宣德四年(己酉,公元1429年)

高煦既不得赦,一日,上偶幸西内视之,高煦伸足勾上踣地。上命舁铜缸覆之,缸重三百斤,高煦顶负之,辄动,乃命积炭于其上燃之。逾时,火炽铜熔,高煦死,诸子皆伏。

居士曰:《国榷》对于此事的记载是,朱高煦死于元年十二月(即公元1426年末或公元1427年初),所以朱高煦死于暗杀是无疑的。朱棣用朱允炆不杀自己的谎言为自己牺牲部众进行开脱,但却在无意中为他的孙子朱瞻基带上了紧箍咒,导致朱瞻基不能杀害叔父朱高煦,否则便不如朱允炆,因此只能采取暗杀的方法。

丙戌,上自制《猗兰操》,示大臣曰:“孔子自卫反鲁,伤道之不遇而作《猗兰操》。朕今虑山林岩谷之贤亦有不遇者,辄拟斯篇。夫以人事君,大臣之道也,卿等宜勉副朕意!”

居士曰:朱瞻基的《猗兰操》这样写道:“兰生中谷兮晔晔其芳,贤人在野兮其道则光。嗟兰之茂兮与众草为伍,呜呼贤人兮汝其辅予!”最后一句明明想表达求贤的意思,却没有求贤若渴的态度,而是直接命令人才辅佐自己,炫耀君主权威。反视前三句的铺垫,则意思为人才在野,得不到任用是一种值得悲伤的窘境,而自己的命令则是为这些人才提供一种机遇。没有对人才的尊重,当然也得不到人才们的认同,所以这首所谓的诗歌不但在文采上很是糟糕,而且从内容上也无可取之处,从宣传效果上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奸吏奏:“(顾)佐受隶金,私遣归”,上密示杨士奇曰:“卿不尝举佐廉乎?”对曰:“中朝官俸薄……先帝知之,故增中朝官俸。”上叹曰:“朝臣贫如此!”因怒诉者,欲下法司治之……佐顿首谢,召吏言……上闻之,益喜,谓佐得大体。

居士曰:朱瞻基只有对官员薪金太少的感叹,而默许了潜规则的存在,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官员新近太少的情况。顾佐的贪污行为,这是制度使然——他必须破坏制度来保持自己所处的环境的正常运行,朱瞻基默认了对制度的破坏,日后对制度的伤害将会越来越大,且溯其源头又是被皇帝认准过的,因此无从更改,帝国也将全面崩塌。所以与其使用同样的钱财破坏制度,不如直接提高官员的薪水。

明宣宗宣德五年(庚戌,公元1430年)

或问原吉:“量可学乎?”曰:“吾少时有犯未尝不怒。始忍于色,中忍于心,久则无可忍矣。”

居士曰:夏原吉虽然做到了包容,但他却没有讲出包容的精髓。如果将包容视为一种忍耐,或者将包容视为一种主动的行为(即对某人的宽容),则无疑是将忍让或包容视为一种先决条件,一方面对对方有退让的期许,一方面塑造自己的悲情遭遇,往往会令事情适得其反。忍让也并非一种道德,因为道德是为了社会的,要承担的是社会价值,而忍让和宽容会让社会价值失衡,孔丘曾反问:“用德行回报怨恨,那么用什么回报德行呢?”(《论语·宪问》)正是此意。宽容并非为了社会,而是为了自己,即将得失之心看淡,寻找到优势心态下的平衡,因为包容不等于懦弱,也不等于精神胜利,所以如何把握当中的平衡是一个实难的选择,因此包容必然与年龄有关,年龄增长,阅历的增加而宽容亦有所增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