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在秦国历史中的一段东周公案:岐山东关中地区被谁夺走

 思明居士 2018-03-29

藏在秦国历史中的一段东周公案:岐山东关中地区被谁夺走

西安古城区

这似乎很少人注意到周平王对秦襄公所约定的这句盟约,虽然很多人都熟悉: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这是秦国合法占据岐山西土地,并将聚居地从西犬丘(西陲宫)搬迁到汧渭之会的依据。

也就是说,岐山东的关中平原,还是周国的疆域。但我们对于周平王之后的东周疆域似乎就在洛阳附近。那么问题就来了:东周是怎么弄丢岐山东关中平原的?

从秦襄公封侯建国、和东周以岐山为分界的盟约,如何会演变到战国初秦孝公认定整个关中就是秦国疆域?即“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

本文从秦、周、晋三国的发展去探讨这个问题,看看明明约定是东周国土的关中为何变成了秦国祖产。


藏在秦国历史中的一段东周公案:岐山东关中地区被谁夺走

秦字写法

《秦本纪》记载

秦和西戎的背景关系:

公元前840年,秦人被封在西犬丘(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九十里。)的大洛嫡子成一支被西戎族灭,仅剩下被封在秦邑的非子一支。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任命和西戎有世仇的秦仲为大夫,专力对抗西戎。由于大夫比原先非子被封的附庸地位低,因此可以推断非子在秦邑的一支也被西戎所击败,秦邑很有可能也丢失。公元前822年,秦仲在和西戎的战斗中战死。

公元前821年,刚即位的秦庄公借助周宣王所给的7000精锐军,击败西戎,收复西犬丘和秦邑等先人故地。周宣王封秦庄公封为西陲大夫,将西犬丘和秦邑都赐予秦仲。秦庄公以西犬丘为聚居地。

公元前777年,刚即位的秦襄公改变策略,和西戎部落和解。最明显的是证据是: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给丰王。这算不算最早的和亲呢?

不过和亲效果还挺好的:公元前776年,西戎围攻西犬丘,俘虏秦襄公主战派世父,但一年后就被放回了。这就是秦襄公和丰王和亲的结果。


藏在秦国历史中的一段东周公案:岐山东关中地区被谁夺走

秦陵

秦襄公救周的背后

《秦本纪》对秦襄公救周的记载是:

“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废太子,立襃姒子为適,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这一段话给我们的印象就是:秦襄公是和西戎、犬戎作战而救周。但真是如此吗?细思极恐。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和犬戎在骊山附近大战而战死。这场战争的引发因素是:申、缯等姜姓诸侯国要求周幽王废除褒姒儿子伯服太子之位,而立具有姜姓血缘的申后儿子宜臼为太子。周幽王不肯,并发兵攻打申国。申国和缯国,联合同是姜姓的犬戎、西戎共同攻打西周。双方在骊山大战,周幽王和太子伯服战死。

从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这个结果来看,秦襄公是站在周平王宜臼这边的。即秦襄公不可能和支持宜臼的西戎、犬戎作战,否则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因此,所谓秦襄公救周,其实是秦国和西戎、犬戎、申、缯等和周幽王双方在骊山大战。

“战甚力,有功”,足以说明秦军在骊山大战的勇猛。大家可以脑补周幽王被秦襄公一箭射杀的情景。

两点证据说明秦襄公是和犬戎对战周幽王:

1、因功被封诸侯。周平王因秦襄公战功和支持而封秦襄公为诸侯。犬戎是申、缯请来击败周幽王的帮手,目的是为了支持周平王宜臼。因而秦襄公不可能跟随周幽王作战。

2、与西戎和亲。秦襄公在公元前777年即位,即实行和亲政策,结束了自从公元前840年以来秦人和西戎的长达63年的战争关系。次年西戎围攻西犬丘后秦和西戎再无大战、世父被俘虏后放回,也证明了秦襄公和亲政策的有效性。

在和亲西戎下,秦襄公跟随西戎和周幽王作战,支持得到姜姓诸侯一致支持的宜臼为太子即位,从中获取利益,这也算是另一种角度下的救周。

秦襄公用灵活的外交政策,一和西戎和解,二在西周末年的太子之争中成功封侯建国。


好吧,我承认有一点离题了!周平王是在迁都洛阳后才封秦襄公为诸侯而建国。

公元前766年,秦襄公攻打西戎到岐山,在战争中死去。

公元前763年,秦文公在郿县营建城邑,秦国开始重心向东。

公元前750年,秦文公击败西戎,占领岐山以西土地。“岐以东献之周”。

公元前747年,秦文公占据陈宝。

公元前739年,秦文公占据陈仓。即“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

公元前714年,秦宪公从西犬丘迁都到郿县平阳(平阳位置:《括地志:“平阳故城在岐州岐山县西四十六里,秦宁公徙都之处。”》。

公元前713年,秦宪公击败亳王,占领其国荡社(荡社位置:《括地志》:“雍州三原县有汤陵。又有汤台,在始平县西北八里。”

公元前697年,秦武公攻打彭系氏(同州彭衙故城)。

公元前687年,秦武公占据并设立杜、郑二县(《括地志》:“下杜故城在雍州长安县东南九里,古杜伯国。华州郑县也。毛诗谱云郑国者,周畿内之地。宣王封其弟於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从平阳迁都雍城。

公元前672年,秦宣公和晋军在河阳作战获胜。

自此,关中之地基本落入秦国手中。从《秦本纪》记载来看,东周的关中之地是被秦国夺走的。秦国东扩路线:西犬丘——岐山——陈仓——平阳——荡社——杜、郑县。见图:

藏在秦国历史中的一段东周公案:岐山东关中地区被谁夺走

秦国东扩路线

但《周本纪》中对于岐山东关中之地被夺毫无记录,也没有关于对秦国侵占岐山东关中土地的抗议或出兵记录。那么很有可能在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东周就无力控制关中地区,仅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继位的周桓王、周庄王、周釐王、周惠王等,都将注意力放在东方,放弃经营关中地区。

东周放弃经营关中地区的原因

一、山东诸侯国开始变强,成为东周关注的重点;

二、从周厉王到周平王时期的百年关中大旱,关中地区不利于农业种植,经营成本过高,因此在迁都洛阳后,被东周放弃;

三、秦人从成被封西犬丘、非子被封秦邑后,在习俗上已经西戎化,并非定居农耕者。从秦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53年)秦国才开始渐渐成为农耕定居者,即“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 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周馀民即农业定居者。这也是为什么秦国可以轻松占据关中而东周不闻不问的原因。


晋国的相关记录

作为周平王最大的拥立者晋国,虽然在《史记晋世家》没有对此有记载。但《今本竹书纪年 平王》中记载:

“二年,秦作西畤。鲁孝公薨。赐秦、晋以邠、岐之田。”

周平王将汾水之地封赐给了晋国。这样秦有岐山西,晋有汾水地,一西一北的形成了对东周关中之地的夹击之势。

晋国什么时候夺取了河西之地,目前没有清楚的记录。《晋世家》在晋献公二十三年时就写到:

“当此时,晋彊,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晋国在晋文侯死后,就开始了曲沃和晋之间的内斗模式。内斗结束后,晋献公五年攻打骊戎,是唯一一次和陕西有关的战事。


藏在秦国历史中的一段东周公案:岐山东关中地区被谁夺走

史记

综述,从《史记》、《今本竹书纪年》等来看,秦国从和西戎对战到秦襄公时和西戎和解,更加入西戎大军,和周幽王大战,最后被封侯建国,以岐山为界。秦文公时占据了岐山西。秦宁公迁都平阳,继续东扩岐山东。秦武公时,继续东扩,直到华山一带地区,基本完成了秦国东扩过程。周国放弃经验岐山以东地区、晋国陷入曲沃和晋内斗模式这两大原因,是秦国能够轻松东扩的原因。

当然也存在一种可能,原本作为西周附庸的秦人,在经过63年和西戎的战争后,秦襄公决定加入西戎,共同对抗西周,趁西周陷入太子之争时,不断扩充实力。最后秦和西戎击败了周幽王。周携王被晋文侯杀死后,又立宜臼为周平王后,秦襄公调转支持宜臼,以拥立有功,逼迫周平王割让岐山西土地给秦,并封秦为诸侯。秦在正式成为周的诸侯后,继续向东扩展,基本占据整个关中平原。

秦是周平王的盟友,还是敌手,这两种说法都有可能。盟友的说法,,增加了秦国诸侯地位的合法性,也给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资格和正统性。

敌手的说法,似乎更符合事实。因为秦国几代人都在西戎之中生活,加上秦人是以养马闻名,因此秦人更应当是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更接近西戎。西周时期的干旱,肯定会减少秦人的水草地,迫使秦人扩大自己的地盘:这估计是秦人和西戎长期作战的主要原因——争夺水草地。西周陷入太子争斗,秦人作为西戎一员,共同在骊山击败周幽王。自此之后,秦人不断的向东扩大自己的地盘,以满足自己对水草地的需要。只不过秦人在东扩过程中,慢慢的接受了周的定居农耕文化,更成为了周诸侯国,加速秦人从西戎文化转向周文化。

秦国被山东六国鄙视为戎狄,不是没有道理的。

为您提供有价值的观点,更多元化的看待历史,请关注历史哨声!谢谢的您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