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容易忽视的餐前教育,却能培养孩子乐于分享、不自私的好性格

 sias16846 2018-03-30

家长容易忽视的餐前教育,却能培养孩子乐于分享、不自私的好性格

(整理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导师、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视频讲座)

自私的孩子如何养成?家里什么事都不让他管,只用管自己,不用管别人。孩子懂事与否,在于父母怎么教育。

平时吃零食水果就是很好的教育机会

家长容易忽视的餐前教育,却能培养孩子乐于分享、不自私的好性格

在给宝宝吃橘子时,妈妈可以有意地引导:

“宝贝,这一瓣橘子先拿给爷爷吃~”

当宝宝给到爷爷,爷爷一定会开心地表扬他,甚至抱起来亲亲他。妈妈也给与表扬:

“宝贝真棒,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这第二瓣橘子拿给奶奶……

这一瓣分给爸爸……

这一瓣分给妈妈......

这一瓣宝宝自己吃!”

最后再拿出一个完整的橘子剥给宝宝吃!

在孩子给家人分橘子的过程中,他一定会得到全家人的表扬和鼓励,他从中感受到的快乐会比吃橘子更甜蜜、难忘!

习惯以后,每次孩子吃好吃的,都会想到和家人分享,这就是给孩子灌输一个概念,要心中有尊长,心中有家人。

利用餐前教育,让孩子有家庭意识

家长容易忽视的餐前教育,却能培养孩子乐于分享、不自私的好性格

有时候孩子幼儿园放学回来,或者玩回来,会说:妈妈我饿了!很多家长会找些点心给他吃。

但是只要开始准备饭菜了,就不要给他任何点心了。

第一,这时吃了点心,会影响孩子吃正餐。

第二,一时半会儿饿不坏,反而这是一个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妈妈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你摸摸妈妈的肚子,妈妈肚子也空了。

你中午几点吃的饭?11点?我也11点吃的午饭。

你看,你饿我也饿,爸爸一定也饿了,可他上班挣钱,还没回家呢。我现在还得做饭。你怎么能先吃呢?

你要想快点吃饭,这样,你给爸爸打个电话,让他快点回来,然后帮我干点活,咱们赶快把饭做出来!

等爸爸回来以后,饭菜都上桌了,我们全家一起吃。”

有时,爸爸晚回来,还要给他拨出一份干净的饭菜,把碗筷给他放好。让孩子明白:爸爸挣钱很辛苦,他虽然回来晚了,但是我们应该想到他,给他留出一份

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从整个人生来看,人这辈子经历的痛苦有很多。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你难受的时候,别人也难受,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到别人。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

良好的饭桌文化

家长容易忽视的餐前教育,却能培养孩子乐于分享、不自私的好性格

吃饭是全家人相聚的时间,饭桌是家的象征,也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结构,老少长幼都有。

李玫瑾教授分享了他们家传承下来的饭桌文化:

当孩子到了四五岁,能正常和大人一起进餐以后,给孩子立规矩:

1、长的不动筷子,小的是不能动筷子的。

2、孩子如果吃完饭,必须说:爸妈我吃完了,你们慢慢吃。

3、家里如果有谁晚回来,一定要给他拨出一份干净的饭菜放好,越不在家越要把好吃的留给他。

在这样家庭文化中长大的孩子,他一定不会自私,心有他人,懂得分享。

当他住到大学集体宿舍,他一定会心里有别人,不在的人他都想着,那别的同学也会想到他,这种孩子一定有人缘。当他有难处的时候,会有人帮他。

所以一些看似很小的家庭行为,却可以成为孩子生命中很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家长不要忽视。

本文观点,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研究生导师、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

家长容易忽视的餐前教育,却能培养孩子乐于分享、不自私的好性格

李玫瑾教授研究犯罪心理学和青少年心理问题。

她阅人无数,曾多次与杀人狂魔当面对峙,也曾多次通过准确的犯罪心理画像帮助警方攻破多起毫无线索、无从下手的大案。

她曾是一位慈祥可爱的母亲,如今年过六十,成了一位幸福慈祥的外婆。

几十年的学术经验、工作经验、人生阅历,造就了她一双火眼金睛,用她的话讲:

“你今天的表现,一定有相应的过去。面对一个犯罪分子,跟他聊几句,我基本就能倒推出这个人早年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

反之,你想要什么样的人,我就能告诉你这种人是怎么养出来的。”

推荐家长们有时间可以去找李玫瑾教授的视频讲座来看,在育儿路上,一定受益匪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