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亿汉人为何会被几十万满人打败?

 昵称53938531 2018-03-30

千人(包括残废)。

此时八旗兵开始不再参与正面战场作战,满军的半数被布置在北京,称为驻京八旗,半数布置在各省的省会或战略要地,称为驻防八旗。

其中北京的满军为2万8千人左右,各地的满军为2万7千人左右。

由此可见,明朝的失败,主要原因还是要归咎于,以明朝皇权为主的中央政权与以文官集团为主导的新兴地主阶层斗争中败北,最终导致国家政权崩溃,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得人民对政权的信心丧失。

此时的清军就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垂死的明政权。

有明一朝,贯穿王朝始终的有以下几个矛盾:

1、文官集团与武勋集团之间的制约失衡

有明一超,洪武皇帝朱元璋以武立国,后来为了防止麾下武将篡国,来了一个火烧庆功楼,将多年的功臣杀了个干净,甚至包括忠心耿耿的徐达都被赐死。

后来虽然厚待功臣勋贵后人,但也始终对这些勋贵后人加以堤防。

紧接着就是燕王朱棣篡权,所以明朝自始至终都对武将保持着很强的警惕心,严厉的压制武将勋贵集团,使得勋贵们失去掌握军权的机会,只能获取一些富贵享受。

而文官此时开始逐渐掌握军权,到了明朝中后期,明军外出作战时,基本上都是由文官出任军事长官,以文御武,但是文官由于不懂得军事战略,最终导致军心涣散,对清军作战时屡屡失败。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萨尔浒之战”,由于明军辽东经略杨镐的错误指挥,导致明朝军队因为号令不一,兵力分散,上下相蒙,军无斗志而彻底失败,此战明朝文武将吏共阵亡三百余人,军士死四万五千八百余人,明朝精锐部队损失殆尽,为后来的清军入关埋下了伏笔。

到了明末辽东巡抚袁崇焕无辜诛杀武将毛文龙,使得明军军心涣散,毛文龙部将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全部降清,清军再无后顾之忧,全力攻明,最终导致了明政权的失败。

2、文官集团完胜皇权

明朝的文官集团,其政治势力发展到了极致,此时的国家政权结构模式已经开始接近现代社会的政治模式。

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内阁制度。即由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内阁负责管理国家内的具体大小事务,然后上报皇帝,由皇帝决定批准。

但事实上,明朝的多任皇帝除了关心一些涉及皇权的重要事项,其他日常事务都会直接由内阁进行批准签发,内阁成为了国家的实际管理者。

历史上嘉靖年间,嘉靖帝20年不上朝,国家居然也被治理的很好,由此可见当时的政治制度的完善。

以文官集团为首的内阁掌握了国家管理的职能之后,国家权力开始向内阁集中,开始压迫皇权,逼迫皇帝使用太监插手政治借以平衡文官集团的势力。

但是,由于此时的文官集团已经掌握了国家从上到下所有的机构和舆论喉舌,使得皇权下的太监政治始终处于被压制的状态,等到崇祯皇帝一刀斩杀魏忠贤之后,太监政治轰然倒下,文官集团再也无人制约,很快明政权就因为文官集团的胡作非为灭亡了。

3、以文官为首的地主阶层严重侵蚀国家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有明一朝,为了尊崇读书人,规定只要考中举人就可免除差徭和免纳田粮。

所以,地方上一旦有某人考中举人之后,附近的亲朋就会把自己的土地通过假合同转挂到该举人的名下,这样只需要向秀才家缴纳一笔较少的佃租,就可以避免向国家缴纳赋税,这种在明朝被称作“投效”。

但是,这样的行为严重侵蚀了国家财政安全,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使得国家能够收取赋税的田亩越来越少,无法应付自然灾害和外族入侵,只得不断的增加赋税,使得农民纷纷破产。

为了生存,这些失地农民不断的起义造反,最有名的就是陕西高迎祥和李自成的造反,严重的破坏了明朝的经济发展,最终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被迫在煤山吊死,明政权自此走向灭亡。

明朝的灭亡是自身内部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倾轧,导致国家内耗严重,并最终内部崩塌的结果。

中国历史上的宋、明两朝的灭亡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都是被文官集团严重侵蚀了国家的经济,使得国家财政出现困难,无法应对国内出现的各类问题,使得国家出现不稳定状态,然后被北方游牧民族乘虚而入,灭亡中原政权。

虽然明政权在反省汉、唐灭亡原因之后,建立以文官为主体的国家政权,但是还是没有逃脱王朝灭亡的最终结局。

这也是封建王朝自身的局限性,不能正视普通民众对于国家的作用,虽然在唐朝就有人喊出“民贵君轻”的口号,但是事实上这个口号始终只是一个口号而已,并没有哪一个王朝最终落实到了实处。

所以国家灭亡也就自然而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