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的关键在于别去竞争

 卷美书香 2018-03-30

写了一些字,电脑出问题没保存,重新敲就简单说下吧。

昨天说到,通过不同角度看问题,在任何有竞争的地方,只要你能看到别人看不到或不敢看的东西,你就有很大的优势。在细分领域内做到第一,再去慢慢扩展自己的“能力圈”。放大到极值去看,投资的关键就变成了不去竞争,直接去做没人做过或者做不了的事情,这就不得不提一本书,《从0到1》(后台回复书名可以下载电子版

作者也是我的偶像彼得蒂尔在其中写道: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这段话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商业中,情形恰恰相反。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无法逃脱竞争。”

优秀的公司必然有其过人之处,具备能够抵御竞争对手,且对手无法复制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也就是我们经常谈的“护城河”。比如A股的茅台,堪称液体黄金,超高的毛利率和品牌认可度,加上产能的受限和消费需求的爆发,股价也一度冲破天际。再比如腾讯,以微信为依托(日活流量已超 10 亿),游戏为主业,形成无可替代的壁垒。再举一个国外的例子,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基本达到垄断,即使你使用MAC,大多数人也是双系统。

说回交易工具上,无论用哪种方法,在自己能力内做到极致,都是可以赚钱的。关键是把一个方法搞透彻,不要贪多。

这里重点说一下《从0到1》中第4章“竞争意识”(其实全书都是重点)

创造性垄断就是新产品既让大众收益,又可以给创造者带来长期利润。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有利润,产品没有实质差异,而且还要挣扎求生。但是为什么人们相信竞争才是健康状态呢?回答是“竞争并不只是一种经济概念,也不只是个人和企业必须在市场中解决的麻烦。更重要的是,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的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条律;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竞争中。

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但是我们都学会了对它视而不见。我们的教育体系既促使我们去竞争,也反映了我们对竞争的痴迷。成绩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竞争力的精准测度,分数最高的学生既得到地位又得到证书。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教授年轻人同样的内容,而不顾个人的天赋和爱好。无法安静地一直坐在书桌前学习的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感觉自己好像低人一等;而在考试和作业上出类拔萃的孩子最终都是在这个怪异的、与现实世界没有交集的学术界里找到个人定位。

越到高等教育阶段,这种现象越严重。优秀的学生自信地”往高处走“,直到竞争激烈到把他们的梦想吞噬殆尽。高等教育是一场困局,在高中时对未来有宏伟规划的学生,最后却陷入与智力程度不相上下的同侪在传统职场上的竞争,如企业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业务。为了获得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墨守成规之人的特权,学生(或家长)要支付数十万美元,并且学费仍在飙升,涨幅持续超过通货膨胀。为什么我们要对自己做这种事呢?(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