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一棵草的卑微走向精神高地的巅峰

 秦岭之尖 2018-03-30

——浅析演员孟黎诗集《灵魂的重量》的内心世界和悲悯情怀


作者︱彭流萍(高原红)


导读:孟黎,诗人,影视演员,现为诗书画印研究会副会长、白天鹅诗人协会副主席、《白天鹅》诗刊杂志社社长,影视作品有《大路朝东》《火线组妹》等;获多种奖项,出版诗集《尘世之光》《一池莲香》《灵魂的重量》。孟黎新诗集《灵魂的重量》于3月2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分享会,随后在文艺界产生较大反响。该书由香江出版社出版发行,当代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恒德老先生题写书名,《人民文学》原常务副主编周明先生作序,诗集得到了著名诗人、评论家、原《诗歌报》主编乔延凤;著名诗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著名诗人、评论家、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编审杨志学;著名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洪烛;著名诗人、中国诗歌万里行秘书长祁人;著名诗评家、诗人、中诗网总编周占林和青年诗人、《中华风》杂志执行主编王长征等多名作家的联袂推荐。


影视演员、诗人孟黎近影


    诗人孟黎把人世间一切苦难看作是生命中一种向善的过程,同时诗人本身也在平凡的生活中扮演极为普通的角色,她把自己比喻成一棵小草。风雨飘摇的日子,大自然叠加的风雪,无力抗拒,像日常生活中的苦难,其中饱含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悲酸。然而,在这样现实的环境中,孟黎更是从内心深处用诗歌赋予自己更加强大的动力,向他人弘扬、传递上善的乐观精神。对此,诗人在抒发情感中赞美小草精神,同时也是借助平凡的本真,讴歌生命的价值,实现灵魂升华。


  

低处赋予仰望更辽阔的天空


   大千世界,宇宙茫渺。任何生物都是渺小无力的,但生命所赋予其本质的意义却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孟黎常常奔波劳碌于全国各地,在追梦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名利和物质对她而言,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在平常生活中她更倾向于田园风光。圈内好友,人人皆知,孟黎心如止水,虔诚、善良、朴素,她把自己缩小,缩小再缩小,然后用诗歌的抒情方式表达对万物的敬畏与感恩。她常常站在生活的低处,向上仰望天空,胸怀大野,诗意生活赋予了诗人孟黎更辽阔的胸怀。诗集《灵魂的重量》曾这样写道:“心静如水/水中捞月/只不过浮云一瓢/看那睡莲/漂浮着青色的脸/甜美优雅的笑容/引来鱼儿欢快的嘻戏声/我想歌唱/心却早已飞过沧海/……这是从喧嚣中寻找灵魂归宿的最佳方式。她把现实与梦幻从生命中完全剥离,用安然之心对待命运共同体所呈现的一切烦扰。在她的诗句中,有一种痛楚跃然纸上,诗心持续充满了悲悯情怀!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她以独特的视角仰望人生,获取精神的更大宽慰。




低处赋予生命更丰满的空间


      人生在世,不尽人意有十之八九。读孟黎的诗集,从细微的事物中,可以发现恢宏的世界。比如从一棵草的尖叶,或从一根细如牛毛的发丝中,能使读者从诗句的美感中具体看见一个庞大的群体,而群体本身也包涵了诗人自己。从而,她的诗赋予了生命更加丰满的空间。曾经有人说,孤独是诗人的沃土。我不否认这一观点。关键在于,站在低处去抒发世相,借世相抒发人间大爱的诗人,在面对时空的压力,持续性地讴歌向善力量,传递铿锵有力的正能量,是值得关注的。如诗集中的句式:“我的灵魂/掉进贝加尔湖/掉进贝加尔湖蓝色的湖水里/飘逸的发丝/像乡愁四起的风信子/”,这是诗人对异乡,对漂泊的深刻领悟,也是最完美的诠释。


   由于孟黎是一名影视演员,常年流连奔波在外,乡愁和回忆构成了她无限的愧疚和自责,如果说用诗歌语言来呈现的话,我想她的愁绪像条射线,永远在延伸,延伸……而在诗人奔跑的道路上,她一直追在逐生命中的太阳,客观上看,她永远在低处,而太阳永远——高高在上。


    诗人的诗歌精神,必须凌驾于天空之上。所以,“低处”在孟黎的个人写作上赋予了她更加神圣、坚定、辽远、深邃和丰满的精神世界。




低处赋予苍凉更温暖的色彩


    2017年10月,中国著名诗歌刊物《诗选刊》上半月刊刊载孟黎两首诗歌——《一棵草》《愧疚》,她在诗歌中这样抒情:“叶上的露珠/像她眼角/刚酿出的一滴泪/她站在原地/走了一生的弯路/摇啊摇/只是为了让我的世界/更辽阔/她是一棵草/我时常把她养在奔波流连的目光里/飘动、弯腰、挣扎/她痛苦的哭声/足以盖住草原的寂静/或刺破梦里的气球/但从没刺伤/我的眼睛……”这是诗人写给她母亲的诗。孟黎坦言,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泪情不自禁涌向笔端。因为,她觉得对母亲、父亲的亏欠实在太多太多,每当出差在外,夜不能寐的时候,孤独亲吻孤独,空气仿佛凝固,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掏空体内的忧思,用诗歌“自我疗伤”。


   孟黎通过一棵卑微得不能再卑微的小草,向上拔到人间冷暖的高度,用高度浓缩的情感描述了母亲、父亲操劳的大半生。在我看来,这是用诗歌精神抚慰人间“疾苦”的初心,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亲情胜于天,高于天的这么一种神性的力量。


     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温暖——为灵魂着色!




低处赋予诗歌更可贵的精神


    四季更迭,日月旋转,黑白交替。关键,诗人孟黎能在黑暗的角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灯。值得一提的是,由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办、诗选刊杂志社出版的《诗选刊》(2018年3月上半月刊)再次选登孟黎组诗10首——《蓝梅花》。同样是写植物,通过微小的事物,朴素、婉约的写作风格,宽宏大度的表达了奔波劳碌的生活。在反映生活阴沉的一面,再次向读者传递光明、希望和快乐。正如诗人顾城所说——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孟黎曾说:“我们这一生在不停地与风对垒,与命运抗挣,诗歌在我心里永远像一剂良药,需要把它撒向那些忘记疼痛的伤口,而后用诗歌轻轻“包扎”,隐藏……” 我认为,这就是低处赋予诗歌更可贵的精神!


      综述,充分说明了孟黎对诗歌的把握程度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定位标准。诗歌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灵魂的重量》诞生,对孟黎而言,标志着一味最好的心药闻世,她有一种深远的幽香,记录了她生命的足迹。《灵魂的重量》这本诗集面世后,在短短的时间里得到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关注与回应。青年诗人、《中华风》杂志主编王长征为该诗集担任编辑,他给予这样的评价——细腻、淡雅是女诗人一惯的天性。但是诗人往往在平凡中难以把握住平凡。孟黎在这一点做得恰到好处。她通过细致入微的写实风格,以高度集中的朴素精神着重描写世态人情,而且从卑微中捕捉到了伟大平凡的事物,具像、宽厚的表达是她最大的特色。,


     孟黎的文字一直给人感觉是:坚持追求陌生感,立意新颖,她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诗歌具影响力的特色当是:生如夏花般绚烂,故如秋叶之静美。我认为《灵魂的重量》是一部浪漫,婉约的抒情诗集。她以新颖的立意,全面切入诗歌的内在,或讴歌,或抨击,或感怀,或抒情。如今,在现实社会经济发展中,物质文明进步疾速,多元文化已经从四面八方“揭杆而起”。诗人孟黎,难能可贵的在尘世中扮演多重角色,在诗歌中她同样挣脱了传统文化艺术中单个创作的禁锢,通过多层面、多视角、多样化的抒情方式,站在低处向上抒发人间冷暖。从诗人的精神层面来说,她已由一棵低矮的小草,登上了精神世界的顶峰。


      不言而喻,诗人孟黎已经在诗歌艺术上占据了一定高度。




附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评语

(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原《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周明:


     孟黎的诗里关注大自然似乎要多一些,大概是她女性的细腻也多愁善感有之,也许是她喜欢自然界中每一道靓丽的风景。四季的变换,花开花落,草绿草枯以及风雨、冬雪、大海、河流都可以在她的诗句里寻找到那些辽阔,那些伤感、那些带着思绪远翔云,那些美丽却溢满着心灵开放的花朵,一条河流,一场落雪,自然界一幅又一幅意向的画面,让诗人有一种沐浴阳光般的享受,或者带着你走进那笼罩着美的风景里。于是,诗人就用心灵去触摸那些自然带给我们的美丽。《雪的寂寞》《冬日的色彩》《拾枚叶红与秋相依》《移动的石头》《轻拾月光》等诗,就是我们的目光掠过这些很美的标题,就会期待着那些优雅的诗句氤氲着心灵。



 著名诗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陆健:


   陌生的诗人,不停的步履,飞翔的想象。这是我对孟黎作品《灵魂的重量》的总体印象。这不是坐在书斋里苦思冥想能够写得出来的诗。

   我们从写作时间看,这些带有某种“即兴”性质的写作,她的驻足点(地理概念的)是跳荡的,也许在拍戏间隙,由于作者的敏感,见景生情,有所感悟,打通现实与记忆,匆匆记下句子、意象,由而洗练成诗。

   从诗作的意象看,自然的物象,壮美或凄美,明媚妖娆,最能迅速抵达作者柔软、具有良好弹性的内心。风、雨、雾、日、月使山川灵动,花朵、树木、小草被提纯出明亮的思念,绵绵的忧伤。紫色的忧郁,深挚的友情,沉潜的思索。作者的情感与思绪总能毫无顾忌的覆盖上去,给人简直是“扑上去”的感觉。兼之一些使人过目难忘的细节的点缀,使诗鲜活,熠熠生辉。这是孟黎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从作品表现出的审美趣味看,她喜欢把诗句往“宽”处写,汹涌,多有铺排,无缰之马的想象力。诗集中有不少惊人的句子,诚然,这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

   诗人有着宽广的发展空间。我相信她会更执著,在下笔时更内敛而有节制,尽量减少重复的意象,在保持题材广泛、音域“宽阔”的同时,不断沉稳,向意象、题材中蕴含的“可能”的深度挖掘,出产洪钟大吕般的作品。

  


 著名诗人、评论家、原《诗歌报》主编:乔延凤


孟黎是年轻的抒情女诗人,诗集中不乏优秀之作,她以女性特有的目光和体验来写,既有优秀传统诗歌的蕴藉,又有现代诗的直击、丰富,她咏唱雪、莲、火烧云……,皆含意蕴。她游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明白散文表达与诗歌表达的区别,一些诗,回环往复地咏唱,表达出自己的内心和真情;诗集名《灵魂的重量》准确、传神。


  


著名诗人、评论家、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编审杨志学:


      诗在生活中,也在人的心里。孟黎的诗集《灵魂的重量》,让人感受到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的撞击。寄情赋比兴,言志风雅颂。诗人的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领略了文字的磁性和光芒。比如,在写给母亲的诗文中,诗人通过一棵草的描写,便还原了生命的全部,这体现了她独特的个性和诗意感受能力。


著名诗人、中国文联出版社诗歌分社总监洪烛:


      诗人孟黎,早已皈依佛门,心怀恩星,如上善若水。面对现实世界,她对尘世间的万恶之源极具抵抗,因此她写下了许多关于佛教色彩的诗句,其中不乏禅诗若干。如今,在人们价值观多元化的情境下,孟黎始终坚守灵魂高地,用诗歌抒发世相,或击、或批判现实,给社会传递一种向善的力量!


著名诗人、中国诗歌万里行秘书长祁人:


     诗人孟黎,通过具像的捕捉、通感写实的手法,将人间烟火,疾苦和世相,抒发得淋尽致。这是当代诗人的责任与担当,尽管诗集中有些瑕疵,但总体来看,瑕不掩玉。



著名诗评家、诗人、中诗网总编周占林:


      《灵魂的重量》以朴实、多元、创新的写作手法,给读者展示出一个心胸向善女人的宽广心境,同时抒发了对生命,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其中,大篇幅诗文表露出诗人对和平、对世界、对祖国和家庭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独特见解,这是当代诗人胸怀使命的最佳表现。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