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史,而玉门关、阳关、雁门关、嘉峪关等等就是古代修筑在长城及周边的重要关隘,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一部分。 丝路 那么,这些关隘都在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1、玉门关和阳关 关于这两个关隘的诗词很多,二者均在丝绸之路,但并非同一座关隘。
还有位列我国古代的十大古琴名曲的《阳关三叠》。 玉门关和阳关均修建于汉武帝之时,时间在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07年之间。玉门在北,阳关在南,两关直线距离约30公里。 丝绸之路自敦煌往西后分成了两路,一路出敦煌向西北经玉门关、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条出敦煌向西南经阳关、安南坝,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 丝绸之路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击败匈奴,打通了河西走廊。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在河西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 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阳关,因位于玉门关之南(古代山南水北为阳),故名,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阳关故址 玉门关和阳关基本上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点,所以,“西出阳关无故人”;因此,“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和阳关见证着当年强汉盛唐的赫赫武功。 宋朝之后,由于军力衰落,中原王朝无力掌控西域,玉门关和阳关逐渐被废弃。 2、雁门关 雁门关,大约在宋朝最为有名,杨家将争战雁门关的事迹世代相传。 雁门关 其实,雁门关在今天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 所以,宋朝的北方领土从未突破山西和河北。 雁门关建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时,在这里,赵武灵王曾大败林胡,李牧曾大败匈奴十万大军,蒙恬曾率三十万大军出雁门,大破匈奴,将匈奴赶至阴山以西。 至汉朝,卫青、霍去病都曾从雁门关出发,大败匈奴,立下汗马功劳。 元代曾在雁门关设千户所,关城被毁。 雁门关 至明朝,雁门关重建,但随着清朝的入主中原,雁门关逐渐失去原来的作用,遂被废弃。 如今的雁门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嘉峪关 嘉峪关,公元1372年建于朱元璋之时,是明长城最大的关隘,也是大明版图的最西端。 嘉峪关与玉门关、阳关 嘉峪关位于玉门关以东,建在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嘉峪关南边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边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仅15公里宽。 嘉峪关西部地形开阔,是非常重要的古战场,东边则为丝路重镇酒泉。 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朝的最西端,而玉门关和阳关则是汉唐西进的起点,表明了西域从宋朝开始已然不能被中原王朝所掌控。 公元808年,大唐的安西都护府陷落,从此之后,近一千年的时间,中原王朝不曾踏入西域。 直至,公元1757年,乾隆平定准噶尔,西域重归中原王朝,从此西域被命名为“新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