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法的使用是书法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墨分五色:干、湿、浓、淡、枯,(实际上是六色,因为还要加上白色),书法作品中最为直观的就是墨色,墨色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质量。 萧衍在《答陶隐居论书》中说:“若抑扬得所,趣舍无违;值笔连断,触势峰郁;扬波折节,中规合矩;分间下注,浓纤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称。”另外他还强调书法要合乎自然,所谓自然,并不是说创作的随意性,而是创作出来的作品,虽然是经过安排的,但看起来像是自然的。 图一 王铎在他的草书古诗五首中,对墨法的运用可谓是达到了一种自然的状态。通过蘸一笔墨,随着古诗的书写,笔下的自然摆动,使线条在由重到轻、由缓到急,再由轻到重,由急到缓,这样的意象,把书法的墨法运用到了极致(图一) 图二中“满江湖”三个字基本都是用枯笔写成,线条流动之美,干涩之美,体现了作者对书写的驾驭能力。紧接着蘸墨,一口气写完了六个字,直到下一行又形成了两个“枯”字(图三),这样就是达到了“分间下注,浓纤有方”的效果,使作品显得更加生动自然。 图二 图三 在图四中,右边一行又出现了四个干笔所书,几乎占据了一行的空间,与左边的一行形成了对比关系,给作品带来了精彩瞬间。 图四 我们在书法的创作中,应当借鉴古人对墨法的使用方面的经验,要注意浓墨、枯墨的书写状态,该快的应当快,该慢的放慢写,因此,在临习古人字帖的时候,要贯穿学习使用,不能一味地强调某一方面,避免顾此失彼。 参考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