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俗称对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始于五代十国,胜于明清。在历史上,出了许多对对子的高手,比如宋朝文豪苏轼,明朝大才子唐伯虎,这些才子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关于对联的趣事。清朝诗人李调元名气没那么大,但同样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对对子。 李调元,字羹堂,四川罗江县人,清朝著名戏曲理论家和诗人,也是“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李调元从小就聪慧过人,5岁即读四书五经,7岁就能吟诗作对,所作诗词传唱于乡里,李调元也被称之为神童。长大之后,李调元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担任翰林编修。
孩童很生气,本来玩得很开心,却被这轿夫扰了兴致,于是拦住轿子,要讨个说法,与轿夫争论起来。坐在轿子里的李调元不明所以,只听到轿子外孩童稚嫩的声音,出娇后一看,确实是一个9岁大小的孩子。在向轿夫了解情况后,李调元觉得很有趣,于是亲切的问孩子:确实是我们的不对,那你想要怎么办呢?
李调元听到这个上联,擅长对对子的他竟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下联,只好与小孩约定明日再对。李调元是个执着之人,回家之后,整日想着这个上联,茶不思饭不想。妻子察觉到了异样,问丈夫为何愁眉苦脸,李调元便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妻子。李调元的妻子思考片刻之后,微微一笑,随后在纸上写了一个“出”字,然后用剪刀把纸剪开,“出”字一下子变成了两个“山”,李调元恍然大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