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老了

 ljw普天暖阳 2018-03-30



十年前,2007年初秋,我回家见母亲上台阶很吃力,一问,原来她膝盖疼,已经摔倒了一次。母亲像他们那代人一样,吃了很多苦,膝盖疼痛就是当年过度辛劳留下的毛病。我老家在村外半山坡上,出入很不方便,于是我决定把母亲接到城里。

那时候二姐在电厂东南边租了片地养猪,住的地方很宽绰,其中有一间房子盘了土炕,专门给母亲住。周末我便到二姐家去看母亲,比回老家方便多了。

2008年10月,儿子陪我母亲散步



头几年母亲身体还行,秋天还帮二姐剥玉米,吃了饭还出门围着二姐的大院子转圈。但后来一年不如一年,拄着拐杖还蹒蹒跚跚,而且一到冬天膝盖疼的尤其厉害。

这时候我已搬进新房子,房间足够,暖气又热,于是每到冬天就接母亲过来住,开了春再送到二姐家。母亲晕车特别厉害,十几里路,我开车接送,几乎每次都吐,每次都要输液。

无论是我家还是二姐家,都无法成为母亲心中真正的家。她一直想念半山坡上的老房子。她经常对我念叨:“儿啊,你送我回去吧,我刚着想老家了。”

但一想到她晕车那么厉害,我就犯愁,一直没答应。有时不耐烦,就大声呵斥她。母亲还是天天说,天天说,说了知道我也不答应,说罢就叹气,神情很可怜。

母亲八十岁那年,又添了糊涂的毛病,刚说过的话就忘,东西拿在手里却到处找。有一天她忽然哭起来,问她怎么了,她说想家,梦到老房子漏雨了。

我去中医院找杨大夫,商量怎么把她送回老家一趟。当初就是杨大夫陪我回家,给母亲先打了针才敢接她来的。杨大夫说:“老人身体太虛,先过了八十大寿再说。”

我向母亲承诺,等过了生日,就送她回家看看。

但过了生日,母亲身体依然不太好,血压高,心慌气短,六十多里的路,实在不敢冒险送她回去。一转眼,已是秋风飒飒,更不可能回去了。于是,我只好食言了。

我接母亲到我家里过冬,我和妻子架着她,歇了好几次才进家门。进门照例先让她坐椅子上休息十几分钟,妻子去收拾床铺,我扶母亲慢慢向她的卧室走。到了墙边,我松了手让她一手扶墙一手拄杖,为的是让她坚持自己走。从前都是这样的。可是我走一神的功夫,扑通一声,母亲摔倒了,嘴唇磕破,颧骨位置也被拐杖垫得淤青。母亲那时还有些胖,我和妻子费了很大劲才扶起她。我让医生来检查一下,还好,只受了点皮外伤。看到母亲肿起的嘴唇和脸颊,我很后悔。晚饭后母亲又说回家,那次我没发脾气,哄她说:“这里就是老家,刚把你送回来。”

她说:“这里不是,俺老家后头有山。恁这些小孩,光哄我。”

2009年4月底母亲过生日



2015年10月的一天,母亲在晒太阳


母亲一人在家,实在放不下心,我从淘宝上搜,看有没有看护老人的新设备,结果搜到了无线网络摄像头,可在手机或电脑上装客户端,不但能遥控360度察看,而且还能对讲。我立即网购一台放到客厅,母亲无论在沙发上还是到餐桌那边,都看得清清楚楚。上班后,只要有空我就打开监控看一下。起初我曾经用对讲功能喊她,以免她寂寞,但我一喊,她找不到人,更着急。于是对讲功能再也没敢用。

近些年母亲的脚面和小腿血脉不通,整条腿越来越僵硬。请教医生,开了一种喷雾剂,抹在膝盖上按摩会减轻疼痛。我给母亲按摩过几次,母亲很高兴,说:“俺这小儿,对我这么好。”这算是我对母亲尽过孝的唯一方式,而且不超过十几次。其它时候大都是我妻子给她抹。

我们回家的时候,母亲总是坐在门边的椅子上等我们。有一阵回家,发现门总是虚掩着,我开始以为出门时没关牢,后来我调出监控一看,原来是母亲打开的。妻子问她开门干什么?她说:“家里找不着人,怪噪的慌,开开门等恁回来。”

从此我们出门,总把门反锁上。母亲再也打不开了。

但有一天,保安给我打电话,让我快回家看看,说家里有人哭。我连忙打开监控,果然是母亲坐在椅子上拍着膝盖大哭。哭一会就用力去晃门把手,用力很大,我从监控里都听得到咣咣的声音。

我开车跑回家,问她哭什么。她说家里没人,害怕。

我没像平时一样发火,心里很难过,母亲老了,老得像孩子一样了。

于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商议了下,让二哥到我家来陪母亲。有二哥陪母亲,我们放心多了。母亲的卧室在最西侧的主卧,与客厅隔一个卧房,我们在客厅看电视,声音小了她就会大声喊:“家里有人不?”过去问她怎么了,她说:“没咋着,恁和我说说话。”

和母亲说什么?实在找不到话题,说几句就无话可说了。其实不说话也行,只要坐在她身边她就很满足。不管是谁,只要有人进她卧室,她就很高兴地拍拍床板,说:“你坐坐。”

俗话说,老小孩,人老了就像小孩了。于是我从网上搜,看有没有老年人玩具,最后搜到了一只电动鸟,只要一触它的翅膀,就会忽扇着叫。开始母亲感觉新鲜,玩过一阵,但个把月后就不玩了,不超过十分钟,只要没人到她卧室里,她就大声呼喊。

忽然有一天晚饭前,母亲偷偷地哭,饭也不吃,问她,说想孙女。于是连忙打电话让我侄女来看她,侄女一进门,母亲就破涕为笑,饭也吃得比平时多。不几天,母亲又想我大姐,想我二姐,想我儿子。于是商量决定,二姐和侄女每半月至少来一趟,大姐离得远,至少一月来一趟。她们来的时候,母亲像过年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尤其大姐每次来,总是和母亲睡一张床,平时和我们无话可说的母亲,会和大姐啦到半夜。

2016年1月二姐给母亲剪指甲


这让我很惭愧,母亲在我这里,吃穿都不愁,但她却是孤独的。无论是我还是二哥,实在不知道该和母亲说点什么。我努力找话题,有几次我问她日本鬼子在我姥姥村上设据点的情况,母亲记忆很清楚,啦得也很高兴。可惜只与母亲啦过有数的几次。

母亲的记性越来越差。后来我到她的房间,她竟然经常把我认错。而且她吃饭总是呛,咳嗽厉害,吃止咳消炎药都不太见效。后来请教中医院杨大夫,他说老人可能是小脑萎缩,导致吞咽功能出了问题,认错人也是大脑问题,并提醒我,老人可能患上了老年痴呆,也就是阿尔茨海默病。

母亲的身体不可逆的衰弱,她坐一会儿就累,但躺不久又要起来。一进她的卧室,她就伸出手来,示意拉她起来,但拉她起来一转身的功夫,她又躺下了。她已经不再说想家,也不再念叨想念任何人。就是我大姐二姐来,也要和她说老大一会儿话,她才勉强想起来。母亲唯一没认错的人是我妻子。妻子每次进她的卧室,她都会说:“俺儿媳妇来了。”我妻子是教师,对我母亲很好,母亲冬换棉夏换单,吃穿用度一切都是她照料,我从未过问过。

母亲已经不能自理,吃饭不喂不吃,吃药会偷偷吐掉,洗手间自已去不了,我从淘宝上购买了便捷式座便器和尿不湿。二哥给手机定上时,每天夜里几次叫醒她,以免尿床。这样二哥整夜睡不好,人明显瘦了。于是我让二哥晚上早睡,夜里十一点前归我负责。

到医院去过几趟,CT磁共振什么的检查下来,医生的结论是没什么好办法,也没有特别有效的药。

按惯例,春天一到,老人身体会好起来。但2017年春天母亲身体没有起色,且手脚添了浮肿的毛病,请医生看了,开了利尿的药,管用,但一停药就反弹,呼吸粗重吃力更加明显。

2017年2月初,我二姑来看我母亲,说了很长时间话,母亲才认出我二姑


每年天暖后母亲就到二姐那里住,往往去不到两星期,她身体就明显好转,脸色也会好看得多。二姐的邻居说,二姐住的平房,接地气。二姐让我把母亲送过去,都期盼再出现奇迹。

奇迹没有出现,天天输水也沒效果,反而浮肿迅速严重。于是联系120把母亲送到市医院,检查结果是心脏衰竭,肺部积水,小脑严重萎缩。用利尿药减轻浮肿,但利尿药会造成钾流失,因此又要输液补钾,再加补营养,每天输液十几小时。母亲开始24小时吸氧,用上血氧仪、心电图仪,接了一大堆导线。

母亲已经什么东西也不吃,喂她点牛奶,不一会儿就吐掉。医生说,你们要有准备,老人随时有危险。老家亲戚都来看母亲,大声喊她,她只是嘴唇动动而已。

我们都知道母亲已经来日无多,这最后几天,无论如何要陪着她。我们几个每两人一组,轮流陪护,都是轮流攥着她的手,让她知道我们就在身边。

除了小时候,快五十年了,我从来没这么长时间的握过母亲的手。时间真快啊,我五六岁时母亲牵着我的手到姥娘家,我认生,躲在母亲身后不敢见人;上一年级时,我被欺负,母亲牵着我的手去找同学的家长;读小学三年级时,我和二姐跟母亲在博山讨饭,我看中了百货楼玻璃柜里的一辆玩具坦克,七角八分钱,母亲没钱买,扇了我一巴掌,我没吃午饭,母亲也没吃;我上初中那年,母亲削地瓜干切伤了手,手掌掀起一大块皮,到村卫生室包扎了下,第二天继续劳作……往后,我离开家进城读书,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工作,工作,工作,虽然每月都回老家看望母亲,虽然邻居都羡慕母亲的儿女都孝顺,但母亲,再也不是我们生活的中心,总觉得孝敬老人有的是时间。但,好像只转了个身,母亲就老了。

母亲的心跳一会高到十百多,一会儿降到三十多,她一直在出虚汗,手很凉却又汗津津的。我们知道母亲随时会咽下最后一口气,所以轮流握着母亲的手,让她不要害怕。

母亲入院的第十四天早晨六点多,我决定回办公室处理下文件,我听人说,重病的人最难熬的是黑夜,如果挺过了早晨,当天一般就没事了。我开车到办公室,忙了几十分钟,钉材料时,突然有些心慌,我正在想是不是母亲不好,二姐打过电话来说:“你快回来,咱娘不行了。”

我立即开车往医院奔,赶到的时候母亲已经穿上了靛蓝送老衣裳。我摸摸母亲的脸,还热乎,她很安详,就像睡着了。

联系灵车,联系老家打坟,向亲戚报丧,都等我拿主意,我根本来不及悲伤。

直到办完丧事回到家,进门习惯性地进母亲的房间,看到母亲床上空空荡荡的,再也没有母亲伸出手来让我拉她坐起来,我的眼泪这才禁不住落下来。

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