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如何学?通过学而时习之,通过“知”而得到后面的“道”,如何学到后面的精髓和思想。“思想”代表什么?在《黄帝内经》里:“思出于心而应与脾。”那“思想”在哲学里面是怎么讲的呢? 思想·( 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这一段话对学哲学来讲,其实是很空的,你会感觉抓不到那个事情的本质。“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这叫思想。如果这样理解思想,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讲是没有办法来达到,去理解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如何理解“思想”的呢? 思想:思出于心而应于脾 意思是说:思出于心的,但是它对应于脾,这就要用到“五行”图来理解了,后面我们会详细讲述。一旦我们知道什么是思想?我们就知道什么称为思想工作?思想工作要做的是什么?它包含哪些方面?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做思想工作。我们做生意和人交流,无时无刻不在交流,如何和思想对接和交流呢?关键是要通过“知”来得后面的“道”。我们先来看“思想”这两个字到底向我们示现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就开始用“知”和“道”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先来看这两个字的表象。 (思)( 这个思是篆体和甲骨文的一种写法,我们看一下古人是怎么理解这个字的。中间的大叉爻是变,代表变化,外面的圆圈代表我们的头脑,头脑上面有个口子是指囟门。古人认为,头脑里面装的不是脑浆 ,是变化。就是说我们的脑袋是可以开窍的,怎么开窍呢?通过下面的心阳活动。下面是一个“(心)(象形文字打不出)”,也是不封闭的。从这个字上就能看出来,我们的古人早就懂得解剖学了。 一个是主动脉,一个是心脏,一个是左心室,一个是有心事,成为一颗“(心)”。而心不是要封闭的,上面没有盖起来,我们的“心阳”是往上走的,所以“心火”是上扬的,通过心的能量活动,让脑子开窍,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之为“思”,“思”就是让脑子开窍。思主脾,要有“思”,必须要吃得饱吃得好。 “(想)”,左边一个“木”,右边一个“目”,下面是一个“心”。左面木是“金木水火图”中的“木”,右边的目代表我们的肝阳活动(这里又牵涉到“五行”图了)。肝和眼睛相表里,我们的肝是开窍于眼睛的,一个如果肝不好,眼睛黄黄的,黄疸出来了,黄疸型肝炎。下面是心阳活动。就是说通过我们的肝阳活动,肝是开窍于眼睛的,而肝阳为心所动,心是推动我们身体能量的。用心的能量去推动肝阳上去了,眼睛才能放光,这够代表我们的一种情绪,肝的一种情绪。所以“想”是代表一种情绪的展露,是给人以希望的东西。 大家去看,恋爱中的男女,眼睛都会发亮、发光。可是失恋了你再看,两只眼睛的光还有吗?没有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不都是同一个人吗?这就是肝阳的活动和心阳的活动,导致他们证现出来的不一样。所以这个人在想什么,我们是可以看出来的。他的境遇好不好,通过他的眼光一看就知道。但是这个人在思考什么,我们不知道。 我们再从根本上来看“思想”两个字。“思”是主脾胃、主土的,“想”是主肝、主木的。一个是给人希望,一个是让人吃饱。做思想工作就是两种。一个你要让人吃饱,另一个是给人希望,这样思想工作就能做通,它是一个连贯的东西。 用《黄帝内经》来分析“思想”那就不得了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看到,什么是思想?如何解决思想问题?这就要用“五行”图来推转了,用“五行”来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