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口里''''''''的故事——中山公园

 晨钟声鸣万物欣 2018-03-30

汉口中山公园是在西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28年夏,汉口特别市政府委派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建筑专家吴国炳负责,将西园扩建为汉口第一公园。10月12日开工。吴仿照英式园林设计改造,挖湖、堆山、栽树,湖中堆砌小岛,以木桥连通。还建有运动场、游泳池、溜冰场、民众教育馆、总理纪念馆等,园内面积达12.5公顷。1929年6月10日,竣工部分先期对外开放。同年10月10日(辛亥起义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定名为中山公园,为长江流域首座综合性公园。史料记载,开园当日游客达5万人。

开园后的中山公园

1931年汉口大水,洪水冲毁园内部分景观建筑。1932年吴国炳再次主持修建。至1934年修复原有设施,并新建了'张公亭'、水阁、四顾轩、落虹桥和日晷(一种测时器具)等。人们只知道北京故宫日晷,中山公园建日晷在当时是件了不起的创举。它不仅起到了计时的作用,也为公园添加了一处景点(可惜毁在日寇手中)。此时,中山公园作为城市大型公园,它将东方园林之美与西方建筑之美巧妙的结合起来。园内面积也比之前扩大了一倍多,园东有假山幽径,小桥流水,石桥园亭;园西有碧波绿岛,水榭长廊;后面是面积宽广的足球场,前面正门是根据英国皇宫设计的大门,门两边的石墩子上分别篆刻有中山公园四个字。

1932年重修后的中山公园大门

中山公园也是社会团体、政府组织活动的重要场所。1934年修复后的公园举办了汉口市第五届暨第一届中等学校运动会。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山公园是广大民众宣传抗日的重要舞台。在该园多次组织歌咏会和抗日戏剧演出,冼星海担任万人抗日歌咏合唱总指挥。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18日在中山公园举行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仪式,接受日军华中派遣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呈上的投降书。汉口市区主要街道人山人海,欢庆胜利持续到深夜。

解放后对中山公园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扩建。特别是2001年初,市政府投资8200万元改造中山公园,改建后的公园绿化率从82.5%提升到91%;6万平方米湖面全部清淤净化;所有景观重新维修,新建两大广场、一批景点,激光水幕喷泉、千盏华灯靓丽公园夜空;公园进出口和开敞度增加,园内道路成环,游览线路理顺,既保持了原已形成的园林风格,又强化了园内分区的文化特色。

中山公园内景

2001年10月1日正式免收门票费,敞开大门让游人自由进园游览休闲。国庆这天,公园盛况空前,游人如织,30万游客挤爆公园,一直到晚上11点人流才散去。中山公园是市内首座免除收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园。群众说,市委市政府体现了'更绿、更美、更贴近市民'的创建生态文明的理念。

冬天的中山公园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档案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