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肠息肉到结肠癌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

 昵称41082923 2018-03-30


大多数人可能都有个疑问:结肠息肉是何物?它和结肠癌到底是什么关系?


来源:消化内镜之因

作者:王晓丽 刘柱


NEOUGH
  SLEEP

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04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下降3%,而整体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2.7%。这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我国逐年升高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形成鲜明对比。

为什么美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最主要的一项便是对50岁以上的公民提出“每年普查结肠镜”的建议美国相应人群的结肠镜普查覆盖率从最初的只有21%,到现在已经达到65%左右。


大多数人可能都有个疑问:结肠息肉是何物?息肉:原来为肉眼所见的一个名词。主要是指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但它往往随时间推移逐渐长大。结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属癌前病变,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研究发现,超过90%的结肠癌由结肠息肉转变而来,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恶变过程一般需510年(当然存在少数进展较快的病例)。


如何预防



  结肠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情绪等因素有关。

以上因素中生活习惯是可以改变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结直肠癌发病率下降三分之一,例如,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限酒,限制红肉的摄入量等。多进食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胡萝卜及其他粗纤维食品,有利于肠道蠕动,可以减少结肠息肉的发生。


症状



多数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出现便血、粘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等异常。因此,不能根据症状来判断是否有肠道息肉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结肠息肉的金标准


我国结肠肿瘤筛查目标人群为大于50岁人群。50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建议有以下情况的人群及时、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这些高危人群应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

1.便潜血阳性或不明原因贫血

2.一级亲属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史

3.本人有结肠息肉、癌症病史

4.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腹痛、体重下降

5.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炎性肠病、血吸虫病、盆腔放疗史

6.长期精神压抑

7.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

8.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


早发现早治疗刻不容缓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目前亦没有药物能够使之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其可慢慢长大,癌变几率随病变增大而升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发展成腺瘤的可能。因此,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微创切除,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镜中心高峰玉主任介绍,息肉的切除常规采用/热活检钳除法/热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刀切除法等多种内镜治疗方法,无痛微创治疗有着花费少、无需开腹、痛苦小、创面修复较快等诸多优点。(文/王晓丽 刘柱 编辑/胥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