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良主任谈如何正确减药,精神分裂症交流区,康复者论坛(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

 骄阳LKW 2018-03-30


    马良,男,1973年生。199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2004年晋为副主任医师。二级心理咨询师。北京市中医药人才培养B类人才,北京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

    减药快是不好的,一定要均匀减,这是大多数人理解不到位的。多数人认为药物发挥的是治疗作用,而实际上药物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替代作用,是替代了机体的某些功能。精神疾病从生物学上就像缺少某种物质,药物是替代了这部分差距。当差距很大时,影响的环节和递质系统较多,处于功能紊乱、失代偿,人体无法修复;只有当差距缩小到一定范围的时候,才可以通过自然修复能力解决;修复后,就可以在把差距拉大到可以自然修复的范围内,也就是减药。人体的自然康复过程是很慢的,而且因人而异。随着年龄的增大,修复能力也在下降;长期患病或反复发作会使一些可逆的功能性损害转变成为难以逆转的带有器质性因素的损害,从而造成无法彻底康复。修复能力也与人的生理、心理状态有关。所以,有的人能够减掉,有的人减不完。

    在治疗有效,也就是药物使人体的功能体基本达到正常的时候,机体才会发挥自身修复的本能(疾病已经刺激了人体的康复,但是速度还比不上平衡被破坏的速度,所以是一种恶性循环;当药物阻止/减缓了进一步的破坏,这时康复的速度大于破坏的速度,才能够进入良性循环),使人真正意义上康复,药量才能够逐渐减,但当机体康复到一定程度,而且药物减到一定程度时,由于人体自身的疾病发生的原因(不详,因为精神疾病的治疗不是对因治疗),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机体的康复速度已经很慢了甚至停止了,而疾病的因素虽然不强,但是二者重新取得平衡),就不能继续减了,再减又会造成不平衡,产生恶性循环,病情恶化/复发。同样的因素,如果人体有这种康复能力,而不及时减药,可能也是不利的。慢性患者这种康复能力已经减弱或消失,所以不能够停药,只能长期服用。

    因为机体的自我修复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的,所以不应该有药物浓度的大幅波动。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药物的发展趋势不是产生新的药物,而是缓释剂型的开发,为了就是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长效针的好处就包括了这点,也就是为什么长效针在阴性症状等的疗效好于口服片剂。

    中药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这种康复能力,所以中药多数的作用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