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病八刚八法: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阿里哥118 2018-03-30

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

八法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1、汗法: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以促进发汗,使邪气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等。
·适应证:外感表证,麻疹初起,疹点隐而不透,疮疡初起/痢疾初起有寒热表证者。
·分 类:辛温,辛凉。
·注 意: 适度发汗(通身微汗出) ,药常不宜久煎。
2、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使少阳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类治法。用于治疗邪在少阳或脏腑失调的症证。代表方为小柴胡汤。
·适应证:邪犯少阳、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营卫失和等证。
·分类: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
《伤寒明理论》说:“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戴天章说:“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3、下法:通过泻下荡涤攻逐等作用,使停留于胃肠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类治法。用于治疗实邪积滞肠胃,大便秘结不通的里实病证。代表方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柴胡汤等。
·适应证:邪在胃肠而致的大便不通、燥屎内结,或热结旁流,以及停痰留饮、瘀血积水等形证俱实者。
·分 类:寒下、温下、润下、逐水、攻补兼施。
4、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等作用,消除体内因气、血、痰、水、虫、食等久积而成的有形之邪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食积、痞块等病证。代表方为桃红四物汤、膈下逐瘀汤、消食导滞丸等。
·适应范围:饮食停滞、气滞血瘀、癥瘕积聚、水湿内停、痰饮不化、疳积虫积以及疮疡痈肿等病证。
5、吐法:通过涌吐的方法,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类治法。用于治疗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胸膈之上,而病情急剧、实邪壅塞的病症。代表方为二圣散、瓜蒂散等。
·适应症:中风痰壅,宿食壅阻胃脘,毒物尚在胃中;痰涎壅盛之癫狂、喉痹,以及霍乱吐泻不得等。
·注 意:吐法易伤胃气,故体虚气弱、妇人新产、孕妇等均应慎用。
6、清法:通过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里热之邪的一类治法。用于治疗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以及热在脏腑等病证。代表方为白虎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丸等。
·适应证:里热证。
·分 类: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
7、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等作用,使寒去阳复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中焦虚寒、亡阳厥逆、寒凝经脉等里寒病证。代表为四逆汤、独参汤等。
·适应证:里寒证。或寒邪直中于里,或阳气受损,或素体阳气虚弱,以致寒从中生。
·分 类: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8、补法:通过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以主治各种虚弱证候的一类治法。代表为四君子汤、四物汤、生脉饮、六味地黄丸、当归补血汤等。
·适应证: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脏腑虚弱。
·分 类: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并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