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三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浅唱随心 2018-03-30

推荐:高中地理
知识干货、经验方法、高考政策、专业答疑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业兴起于先秦时期

1)商周时期——商人、商业的出现

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战国时期,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城市繁荣。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1)重农抑商政策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2)商业的艰难发展

“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

& 秦汉时期商业有所发展的原因是是什么?


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和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3)两汉时期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发展起来。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2)表现: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 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对商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4、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

1)条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商业要繁荣,政府就必须放松对市场的严格控制。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


2)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1)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2)表现:宋:商品种类迅速增加;交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3)北宋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交子商业发展有何作用?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5、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和问题

1)问题:统治者征收重税,压制政策

2)发展: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出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团体:商帮(如徽商、晋商)。


徽商与晋商的比较

山西商帮 -- 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 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福建商帮 -- 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陕西商帮-- 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广东商帮 -- 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山东商帮-- 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 -- 灵活善变,开拓创新   龙游商帮-- 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 -- 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 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 外出经商难免要携带大量财物,那古人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1)唐朝出现柜坊和飞钱。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最早的银行雏形。

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2)宋朝时出现纸币——交子。

3)清朝时出现票号、钱庄。票号,也叫汇兑庄,清代以经营存取、异地汇兑为主的信用机构,由晋商独占经营,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曾煊赫一时,晚清时在外国银行的冲击下没落。类似于今天的银行。




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引用《木兰辞》中的诗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提问:木兰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把东西买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木兰能在短时间内把东西买齐,说明了什么?


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政府的行政管理。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


1、市的变迁

1)宋以前: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市、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2)宋:特点:市坊界限打破,经营时间也被打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2、古代大城市的发展

1)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特点: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扬州、成都

特点:商业中心

原因:丝绸之路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


&  唐代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城平面图问题设计:观察下图,说一说北宋东京城和唐代长安城相比较,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方面有什么变化?


唐朝:长安城内有“市”有“坊”,“市”为商业区,“坊”为住宅区;“市”和“坊”分开,界限分明;“市”只从事商业活动,不能住人,只允许每天下午进行商业活动,暮鼓一响,所有的人必须回到住宅区——“坊”里面,而“坊”只能住人,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宋朝:坊和市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城市布局上:突破坊市空间限制;突破坊市时间限制; 分布范围在逐步扩大。
商业活动方面: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更为频繁。


& 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


1)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

2)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

3)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4)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既是个国家进行贸易。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5)明清: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原因:海禁、闭关锁国

海禁:中国明代政府禁阻私人出洋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又称洋禁。始于明初,直至明末,未曾撤销。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它阻碍了中国与邻近国家的商品交流和国内工商业的发展。

表现:仅广州一处通商,“十三行”;出口商品仅占市场商品总量的3%左右


2、政府对商业的政策

1)朝贡贸易

特点:①官府控制;②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重要地位;③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2)闭关锁国”政策

①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②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是经济根源。

③清朝统治的需要,是政治原因。



习题精练

例1.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D【解析】奴隶社会春秋以前,“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官府垄断工商业被打破,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以后,大量商业市镇兴起,据此正确答案选D项。


例2.(山西省太原市2017届高三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货币大体因循秦制,仍用黄金和半两钱。黄金在汉代虽作为重要货币使用,但因其制作不易,价格昂贵且数量毕竟有限,政府令民交纳的算赋、口赋、更赋等皆用铜钱计。国家和私人铸钱,二者并存,互为补充。“是时,吴以诸侯即山铸钱,富埒天子……邓道,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故吴、邓钱布天下”。汉武帝时,先后进行了5次币制改革,最终由国家垄断铸钱业,禁止私人经營。武帝币制改革的目的,不是出于市场流通的需要,而是出于敛财和打击商人。

——李恒全《试述汉代官营手工业中的商品生产》


材料二  

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可以区别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1374年以前的铜钱时期。第二时期是从1375年至1435年的纸钞时期。发行宝钞之始,即严禁以金银和实物进行交易。到1394年,连铜钱也收缴禁用,宝钞成为唯一合法流通货币。第三时期是1436年至16世纪20年代的银钱钞三币兼用时期。第四时期……白银正是在纸币崩溃而铜钱功能不足、供应也不足的情况下,上升为主导货币的。


比较而言,纸钞附加的政府信用最大,铜钱次之,称量白银则不附加政府信用。而社会的选择是,白银第一,铜钱第二,纸钞不用。因而,明代发生的白银成为主导货币的变化,一定意义上也是社会在经济意义上对政府说“不”的变化,是经济规律瓦解政治强制的变化。

——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前期货币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朝相比明朝货币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答案】

(1)特征:以黄金、铜钱构成;国家铸造和私人铸钱并存,互为补充;国家对货币的管控日益加强;主要是加强专制中央集权。

(2)变化:白银取代铜钱、宝钞等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由振幅主导操控国家货币发行到市场经济规律主导。

原因:明朝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纸币信用严重减低,铜钱功能与供应都不足;对外贸易中,白银的大量涌入;赋役征银的实行(一条鞭法的推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