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下午,一年一度的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又一次拉开了帷幕~ 这个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发起的奖项,自1991年创设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5届,获得全国电影制作机构和电影人的广泛认可。 今年的第26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颁奖典礼设在大宁灵石公园内的大宁会议中心。在郁金香的花海中举行电影颁奖礼,简直文艺得一塌糊涂有没有!近百名嘉宾出席了本届颁奖典礼。担任今年评委会主席的则是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孙甘露。 “电影应当是对当下时代最敏感、最热切呼应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评论也是非常重要的阵地,上海的影评人应当发出上海的声音。”孙甘露说。在他看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是一个相当“特殊”而“开放”的奖项,既关注严肃的艺术影片,也不排斥潮流的、个性化的内容与表达。 每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都会选出“年度十佳华语电影”,这也是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最受关注的奖项之一。 '年度十佳华语电影'的评选流程 能够拿到“年度十佳”的影片都是货真价实的“电影优等生”啊! 今年上榜的是哪十部电影呢? (↓↓↓滑动查看,排名不分先后) 评语:新导演能够把一个如此阴郁的故事控制在日常叙事内部,功力非凡。曾志伟的表演更让我们重温了港片社会写实传统,导演也由此把一个关于个体的故事扩容为一个社会横截面肖像。 评语:以清冷肃穆的影调描述了上世纪40年代香港沦陷背景下的平民英雄的抗争史诗。影片采用口述历史的策略,揉入历史真实与个体情感的表现,实现了一次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主流电影的叙事实验。 评语:如果导演的野心是要建立中国式的电影美学,借戏曲之形解构现实,那么《村戏》做到了,个体被脸谱锚定、被群像淹没,各类镜头运动从人物伸展却并无个体;文本上则以村民们的生存戏剧映射群体性困境的寓言。向坚持低成本创作表达和思考的导演致敬。 评语: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里,剧组和剧中人一样踏上朝圣之路,他们在朝圣中已经逐渐无别,也让观众裹卷其中,类纪录片的风格和情愫,使一个民族的故事和希望清晰呈现,演员表演、镜头调度和剪辑节奏显得颇为温和,视觉效果如同静态的明信片,这就是真实的朝圣生活和体验,传达了编导的诚心和用心。 评语:在一群文工团儿女的命运遭际之间,重新谛听一代人的心曲,触碰一段已然暗淡的岁月。《芳华》以其特有的视角呈现了那个集体主义年代的青春群像,他们的欢欣与歌哭,影片不乏关切地描画了命运对个人的深深刻痕,在质询历史的峻厉与严苛之际,也致敬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善意。 评语:《嘉年华》的社会意义更大于其艺术价值,创作者以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技巧碰触了少女侵犯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表达了创作者对少女成长的关怀和对男权社会的批判。 在艺术上,影片以克制与留白这种不饱和的处理,拒绝渲染犯罪过程,避免打着关怀名义的伤害。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女性导演,文晏表现出了难得的自省,她用中性甚至冷隽的镜头语言把目击了侵犯事件的女主人公小米的幼稚、自私、成长呈现出来,既是女性的自况,也是反思,更是警示。 评语:影片洋溢着青春和美好,平衡着时尚与传统。叙事流畅均衡,轻松有趣。表导水准均佳,音乐富有感染力。影片填补了国产电影青春轻喜剧、音乐二次元的题材空白。 ![]() 评语:在中国军事电影长廊另树一帜,开拓英雄主义动作类型片,张扬军人的强悍个性,融合机甲战和肉搏战,适应当代观众审美需求,口碑传播带动票房势如破竹,成为本年度现象级大片,也彰显了民企电影人勇于担当,越洋开拍撤侨主旋律题材的胆魄。 ![]() 评语:这部国产成人动画的画风令人惊喜,不仅有强烈的中国色彩,而且令传统达至酷炫。影片关键词相当政治相当深奥,标志着国产动画开始自觉对电影大使命有了时代承担。 ![]() 评语:聚焦三代女性的爱情故事,深刻挖掘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经历,乃至生理状态不同影响下,女性所散发的自尊和软弱,克制隐忍的镜头语言使得这种冲突感立体而富有层次。电影主题从爱情出发,辐射了伦理、教育、以及传媒等各个领域。是为不落窠臼,结构立体的一部佳作。 ![]() “年度十佳”的颁发现场,电影《村戏》的导演郑大圣对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表示了感谢,“感谢你们不埋没这些并不热闹的电影”。 除了表彰上一年度优秀的华语电影创作,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也将发掘并支持电影新人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在今天的颁奖仪式上,又有哪些“电影新势力”脱颖而出? 最佳新人男演员奖 《缝纫机乐队》男演员 李鸿其 评语 他以其精湛的演技诠释了电影《缝纫机乐队》中架子鼓手“炸药”一角。台词表达准确,角色塑造生动,表演节奏亦张弛有度,影片中演绎出的架子鼓技巧更是令人惊艳,整体表演透露着异于新人演员的沉稳自如。 最佳新人女演员奖 《村戏》女演员 张慧娟 评语 张慧娟在电影《村戏》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农村少女的角色。她的表演,既还原生活,有着本色表演的质朴、自然、率真、可爱;在一个以男性角色为主的电影中,她的出现,为影片提供了少有的温暖和感动。 最佳新人编剧奖 《暴雪将至》编剧 董越 评语 在一个追凶破案的表象之下,呈现了某种不可捉摸的命运力量,剧作传递出上个世纪末中国内陆城镇在体制变更下的特有纹理,以及人性在此呈现的幽暗深度。 最佳新人导演奖 《不成问题的问题》导演 梅峰 评语 导演梅峰,以精雕细刻的手法,以寓言隐喻的形式,为我们奉献了一部国民性批判的力作,中国电影美学的佳作——《不成问题的问题》。他以介于黑白二者之间的“灰”,深化了人物,丰富了画质,也极其完美地渲染了主题。整部影片简洁而丰富,直接而复杂,中通而深刻。虽是处女之作,但已臻圆熟大气,尤显学院风范。 最佳新人新作奖 《一念无明》 评语 几近完美的小人物和生活流,隐忍克制的大事件和小爆发,《一念无明》致敬了千疮百孔的人生,无法绕路的活着和爱。电影角色、叙事和节奏充分展示了一部新人新作的出手不凡。 ![]() 资深电影编剧梅峰是典型的“斜杠中年”。此番以导演新人身份获奖,他希望自己“在导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一点”。 ![]() 《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说,电影有写的人、拍的人、看的人,这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大家都懂得怎么看,我们就更知道怎么拍”。 ![]() 打破电影创作与理论研究的壁垒,并在电影创作者和电影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是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成立的初衷,也是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设立的目的。从2016年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特别设立了“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以显示学会对电影理论及评论的重视。 今年的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被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电影人收入囊中。 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 谢飞 评语 他曾经是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为中国和世界观众贡献过《本命年》《香魂女》等杰出的电影作品;他也曾作为中国最好的电影学院院长,为中国电影培养过一代代青年才俊;当他因年事渐高,放下导筒,却又拿起纸笔,继续为中国电影鼓与呼,他2012年对中国电影政策发出的恳切呼吁至今仍然引起电影人的深切共鸣,他近年来更通过豆瓣和微博为看过的每部电影认真的评分,虽然文字有限,却让影迷感动,让电影人致敬! ![]() 谢飞笑言并非电影理论专业的自己获奖是'歪打正着'。如今的谢飞是货真价实的'豆瓣红人'。'网友说我挺宽容,我也不是专门的影评人,我就是从电影人的角度,写我最真实的感受。'他说网络正在改变过去的很多事情,网络影评正影响、引导着观众的品味。'所以我们影评人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在网络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 用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朱枫的话说,网络时代的今天,是电影评论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乱的时代。微博、微信等诸多自媒体可以反映民间影评的声音,并且大家都有着基本平等的发言权,这是好事。但也正因为大家都可以谈电影,使得电影评论的标准差异越来越大,甚至杂糅进了很多电影之外的东西。越是众声喧哗的时代,就越是需要那些有理论指引的,客观、公正、靠谱的影评。 作为一个由专业和业余影评人相结合投票评选出的奖项,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传递出一个信息:在因资本而喧嚣沸腾的市场环境中,沉静的艺术追求与品质呈现依旧是好电影最重要的评判标准。 END 文编 | 秦岭 美编 | 金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