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化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评比细则

 高山馆209 2018-03-3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校本课程实践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如何统一认识,解决问题,推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是新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此次评比活动,能促进我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更加规范,更有成效。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指导思想: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形成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意义明确

  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正确的认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评估与完善,校本课程建设保障体系完备。参评的校本课程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符合课程改革总目标,具有地方和校本特色,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能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课程构成要素齐全

  合理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需要,合理选择和确定课程纲要、教科书、教师用书、实验基地、辅助材料等课程构成要素,优化结构。尤其是课程目标明确、合理、科学、完备,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体现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的有机整合,能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课程内容的科学合理

  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已确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安排科学合理,适应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四、合理选择课程的呈现形式。

  呈现的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一般应采用活动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综合实践课程、隐性课程、选修课程等形式。

  五、课程实施

  1.所参评校本课程必须已经实施,且教学管理到位。

  2.符合我市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

  3.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创办特色学校。

  4.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

  5.教学时间安排合理。

  六、课程的评价

  1.教学实施中重视信息的收集、分析、反馈。

  2.制订并实施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七、组织建设与制度落实

  学校重视校本课程组织建设,校长或教学校长是课程领导者,是责任人,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校本课程审查和指导小组,以及相关的校本课程建设制度,有效地调动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通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