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完荔枝别忙着把壳扔了,它还有个妙用......

 为什么73 2018-03-31


2018-03-31 正安文化北京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不同品种的荔枝已经陆续成熟,最早的“三月红”在农历三月下旬就成熟了。荔枝是南国四大果品之一,是最受岭南以北的人们欢迎之珍品。



唐代杨贵妃爱吃岭南荔枝的故事家喻户晓,苏东坡被贬谪岭南时所作的“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的诗句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南国荔枝近千年的第一广告词。


荔枝除了果肉鲜甜多汁、异香扑鼻外,荔枝的壳还是一味除湿温补的中药材,荔枝壳性味苦、寒,入心经,具有除湿止痢,止血作用,主治痢疾、血崩、湿疹等。而且在古代荔枝壳还是用来制作熏香的香材呢。



苏东坡的杂记《香说》中记载了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用荔枝壳和香的趣事:


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花之类;沉、檀、龙、麝都不用。因贵人不喜欢吃肉食,则嗜食笋蕨类,因不喜欢龙涎、麝香,所以喜欢这种荔枝壳合香。


南宋周密《澄怀录》:“山林穷四和香以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黄连一起焚烧。又加松球、枣核、梨核,皆妙。”


民国况周颐《眉庐丛话·四弃香》记载清代宫廷中:“每岁元旦,太和殿设朝,金炉内所燕香名四弃香,清微澹远,迥殊常品,以梨及苹婆(不是写错了哦,就是苹婆,又名凤眼果)等四种果皮晒干制成。历代相传,用之已久,昭俭德也。”


清宫中所焚历代相传四弃香,配方中亦少不了荔枝壳也。自两宋至清代,以荔枝壳和香亦可谓历史悠久了。


宋《陈氏香谱》卷一“香品条”载:“荔枝香,《通志·草木略》云:‘荔枝亦曰离枝,始传于汉世,初出岭南,后出蜀中,今闽中所产甚盛。’《南海药谱》云:‘荔枝熟,人未采,则百虫不敢近;才采之,则鸟鸟蝙蝠之类无不残伤。’今以形如丁香、如盐梅者为上,取其壳合香甚清馥。”


可见,荔枝壳已是宋代香谱中的正式和香香料。



《陈氏香谱》中,还记录了数个与荔枝壳有关的香方,分别是:



小四和香


“香橙皮,荔枝壳,榠楂核(榠楂即光皮木瓜),梨滓,甘蔗滓各等分,捣为末,名小四和。”



洪驹父荔枝香


“荔枝壳,不拘多少,麝香一个。用酒浸泡两天,蒸饭的时候放在饭上蒸之,以透为度,再放入臼中捣成末。每500克,加入真麝香一个,蜜和作丸,藝如常法。”



荔枝香


“沉香、檀香、白豆蔻仁、西香附子、肉桂、金颜香各5克,马牙硝、龙脑、麝香各2.5克,白芨、新荔枝皮各10克。先将金颜香(金颜香是何种香仍存在争议,目前较多人认为金颜香乃安息香)于乳钵内细研,再放入牙硝、龙脑、麝香,其他香料分开研磨为末,再放入金颜研匀,滴水和剂,脱花熱之。”



闻思香


其一:“玄参、荔枝、松子仁、檀香、香附子各10克,甘草、丁香各5克,一同研为末,楂子汁和剂,窨烧如常法。”


其二:“紫檀25克,蜜水浸泡三日,慢火焙干;甘松25克,酒浸一日,火焙;橙皮50克晒干,苦楝花50克,榠楂核50克,紫荔枝50克,龙脑少许。研磨为末,炼蜜和剂,放置月余,烧之。别一方,无紫檀甘松,用香附子25克,零陵香50克,其他都一样。”



百里香


“荔枝皮千颗,须闽中来如盐梅者,甘松、栈香各150克,檀香蜜拌炒黄色、制甲香各25克,麝香5克分开研磨。共为细末,炼蜜和令稀稠得所,放入密封罐中,坎埋半月,取出燕之。再投少许蜜捻作饼子亦可,此盖裁损闻思香也。”



篱落香


“玄参、甘松、枫香、白芷、荔枝壳、辛夷、茅香、零陵香、栈香、石脂、蜘蛛香、白笈面各等分,生蜜捣成剂,或作饼用。”



脱俗香



“香附子蜜浸三日慢火焙干、零陵香酒浸一宿慢火焙干,各25克,橙皮焙干,苦楝花晒干,榠楂核、荔枝壳各50克。精细拣择,研磨为末,加龙脑少许,炼蜜拌匀,入瓷盒,封窨十余日,旋取烧之。”



明初陶宗仪《墨娥小录》卷二中,亦记载了一个用荔枝壳的和香方“四弃饼子香”,其方为:“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渣各等分,研为细末,梨汁和丸,小鸡头大,捻作饼子,或搓如粗灯草大,阴干烧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宋《陈氏香谱》中的“小四和香”与此方略同。


在各种使用荔枝香的香方中,古代文人士大夫最为推崇的是小四和香。小四和香又名山林四和香,同方在明周嘉胄《香乘》卷十一称为“山林穷四和香”。同方亦载于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中,此香方为历代文人雅士之喜欢,可见一斑。食荔枝后,留下荔枝壳以备制“山林小四和香:


新鲜荔枝壳20克,趁湿捣为香泥;晒干的甘蔗渣20克,研粉;晒干的香橙皮20克,研粉;新鲜鸭梨皮20克,趁湿捣为泥,亦可略加檀香。诸香拌匀,若湿度不够可略加炼蜜或梨汁。入臼中捣千百下,取出手搓为梧子大香丸,或捏作小香饼子。



宋陈郁《藏一话腴》:“‘闭门学《易》程夫子,清坐焚香范史君。’盖烧香士大之清致也……予又谓香有富贵四和,不若台阁四和,台阁四和不若山林四阁,盖荔枝壳、甘蔗滓、干柏叶、茅山黄连之类各有自然之香也。”山林四和香,乃高士之真韵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