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经方体质学习丨寒体之理中汤证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3-31





理中汤,出自《伤寒论》,亦名人参汤,由干姜、人参、白术、甘草四味药组成,用于治疗中虚里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

 

插播一个宋代名医杨介用理中汤为宋徽宗治病的小故事。


杨介,我们江苏盱眙人,宋代文学家、苏门四学士张耒之外甥。杨家世代行医,名闻遐迩。杨介继承家技,又受业于张耒门下,医术很高。他曾以奇方异法治愈宋徽宗的病症而名震京师。故事是这样的:


说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宋徽宗赵佶为驱除炎热,饮冰解暑,因贪图凉爽而“食冰太过”,损伤了脾胃之阳,致呕吐不止、腹泻无度,宫中御医按正常治疗方法,用药多日,始终不见效果。后召杨介进宫医治,一番诊断之后,徽宗问杨介:准备给我用什么方子?杨介回答:用辛温之药,当用理中汤。徽宗说:我服用了理中汤,但是一点效果没有!(“帝曰:服之不效!”)杨介接着说:外面暑气逼人,天气酷热,而陛下您却腹中冰冷,如果辛温之药热服反不能祛病,应该“热药冷服”。于是,杨介开出“理中汤”,药煎成后放入深井中冷却很长时间,凉透后给徽宗皇帝服下,皇上只喝了一口就觉得很舒服,呕吐立刻就停止了。(“药成放井中良久,一啜而呕吐止”),徽宗皇帝的病很快就痊愈了。杨介此举在东京汴梁着实引起一阵不小的轰动。



理中汤的主要适应证(《中医十大类方》):


①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涎唾多而清稀;

②畏寒喜温、精神萎靡、口不干渴或口干而不思饮;

③舌质淡红、舌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图片来自《中医十大类方》

 

理中汤加桂枝,名为“桂枝人参汤”(《伤寒论》),治疗理中汤证兼有表证,凡素体阳气不足者外感风寒或常人感冒发热期间过度疲劳,均可出现桂枝人参汤证。

 

围绕中虚里寒引起的疾病,后世医家在《伤寒论》的理中汤基础上做了N多发挥:


◆宋代的《三因方》中,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附子,名为“附子理中汤”,治疗理中汤证兼见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脉微弱者。


中成药名为“附子理中丸


宋代的《易简方》中,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橘红,名为“治中汤”,主治霍乱吐泻,及干霍乱心腹作痛,欲吐不吐,欲下不下者。

 

元代的《御药院方》中,在理中汤的基础上加枳实和茯苓,名为“枳实理中丸”,主治胸痹,心下痞,留气结胸,胸满,胁下逆气抢心者。


 

明代的《秘传证治要诀类方》中,在理中汤基础上加黄连和茯苓,名为“连理汤”,主治外受暑邪,内伤生冷,泄泻次数甚多,心烦口渴,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