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年代新会柑遇黄龙病毒,庞大陈皮产业几乎全军覆没

 陈皮村梁公子 2018-03-31

  

  这是梁公子陪伴您的第【214】天

  

  昨日发了一篇文章:东莞莫叔的陈皮情怀:我是这样挑选和保存陈皮的(建议收藏)

  此文是某知名日报刊登的文章,里面有关于新会柑黄龙病的时间说法,公子我未曾仔细看。所以今天说一下,两个时间节点,黄龙病爆发是90年代,2006年地标申请下来,是新一轮的种植热。

  

  昨日得到来自香港的金石先生提醒,感谢!也希望各位发现有不足之处或失真之处,大家一起探讨扶正,更希望更多热爱新会陈皮的全国朋友们一起来交流。

  以下是金石先生原话:

  

  

  (香港金石老师和名厨黄阿宝)

  香港金石:新會柑遭遇黃龍病毒是90年代初,幾乎全城柑樹覆没,至1996年,种植面積由14万畝跌至0.07万畝。那時真是談柑色變!以此推算,1995年前新會陳皮多是《圈枝柑》。

  

  

  

  延伸阅读:

  东甲原枝 | 历史沧,终有经典

  

  八百年以前,柑桔橙是野生的,而后才进行大规模栽植。据记载,新会大红柑已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到了清代,新会橙已成贡品。解放前,多种于西江、潭江下游;解放后,发展上山种柑桔。 1936年,新会柑桔橙面积已达7.2万亩,总产7.7万吨。

  

  而抗战期间,饥荒所致,柑桔橙被砍掉三分之二,直到 1954 年才恢复种植面积38万亩。此后多年,由于“以粮为纲”,大砍柑桔橙, 1962 年种植面积仅17万亩。

  而在政府的推动下,1980-1990年期间新会柑的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到1989年已达14万亩,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的卖柑难、柑园弃管失管以及黄龙病的爆发,庞大的新会柑(陈皮)产业几乎全军覆没,到1996年新会柑种植面积骤减到0.07多万亩。

  

  几经历史变幻,本来抗病虫害能力较差的原种圈枝柑更是难于幸免,一时之间,新会原枝柑在东甲村几乎绝迹。而执着的东甲村梁氏族人却四处寻找原种圈枝新会柑的遗留印记。

  皇天不负有心人,梁氏族人在一片芒果果围里找到几棵健康的新会柑树。据果围主人介绍,这个果围主要是种植芒果的,但自己兴趣使然,就在边上种了几棵原种圈枝新会柑树,由于远离新会柑果围,所幸逃过一劫。

  

  欣喜的梁氏族人让梁活文的二伯隆湛公与堂哥梁万锁一同到芒果果围取回原种,让原种新会柑回到东甲村,在这片沃土里重新开枝散叶。梁活文的堂哥梁万锁也从父辈手中传承了新会柑的种植技艺,精心培育着祖宗传下的东甲原枝柑,延续至今,飘香万里。我是新会陈皮说的梁公子,欢迎喜爱陈皮、柑普茶的朋友一起来聊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