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诞生于珞珈山,县域金融工程“湖北模式”正向全国复制

 渐华 2018-03-31

诞生于珞珈山,县域金融工程“湖北模式”正向全国复制

一直以来,中国县域经济面临着规模总体偏小、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结构不合理、资金流失严重、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3月30日,“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践”暨首届中国县域金融工程高峰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

结合“县域金融工程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来自五湖四海的权威学者进行观点碰撞,探讨如何运用金融手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的发源地和原创地,湖北县域金融工程模式已复制到国内不少省份。

下一步,“湖北模式”能否从走向全国到走向世界,也成为在场嘉宾的讨论焦点和共同期待。

新时代呼唤县域经济“新动能”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充分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综合国力。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县域经济也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以金融工程驱动县域经济,有望成为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这一背景下,本次论坛在组织安排、主题内容方面,也围绕如何将金融资源更充分地应用于实体经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展开。

论坛组织结构上,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特征:主办方包括武汉大学、人民出版社、中国金融工程学年会,承办方则包括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长江金融工程研究院、湖北有孚众创集团、广州朗银投资有限公司。

参与嘉宾方面,则集合了来自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的一线专家。

当天上午,参会嘉宾来到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了解了研究中心近年成果。下午两点,论坛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多功能会议厅正式召开。

在主题发言环节,出席嘉宾纷纷畅谈了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的发展前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专家发言主题各不相同,但都具备“务实”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专家发言主题各不不同,但都具备“务实”的特点。

如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叶永刚发言主题为“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详述了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的理论由来、方法论、实施内容及具体案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则从县域金融工程的特点、意义方面谈了自己的感想。

此外,包括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李健、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吴军、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长江、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刘锡良、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王晓芳在内的嘉宾代表也分别分享了观点。

诞生于珞珈山,县域金融工程“湖北模式”正向全国复制

县域金融工程:诞生于珞珈山的前沿理论

对不少人而言,县域金融工程都是个较为陌生的名词。在主题发言环节,叶永刚详述了这一概念的由来。

要谈清楚县域金融工程,要从中国金融工程学科的诞生说起。

金融工程学起源于美国。如果说金融学是解释金融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金融的问题,那金融工程学就是解释金融做什么、怎么做、谁能做的问题。

2001年,叶永刚代表武汉大学向教育部递交了一份关于在武汉大学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的申请报告。

“没想到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了关于设立中国金融工程学科的专题报告。最终,参会专家一致同意在中国设立该学科。”叶永刚说。

2002年,教育部批准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和厦门大学5所高校招收金融工程本科生。

不过,当时全球金融工程学普遍为“微观金融工程学”。通俗而言,就是为企业、金融投资机构等市场主体服务,较少着眼于政府宏观层面。

2007年,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关于“宏观金融工程”的第一篇论文。随后,申请并获批了国家教育部后期资助重大攻关项目《宏观金融工程研究》。

完成该项目之后,叶永刚团队从宏观金融风险、产业金融工程、区域金融工程三个层面开展了宏观金融工程的应用研究。

其中,在区域金融工程研究层面,分别涉及县域金融工程、市域金融工程、省域金融工程、国家金融工程四个层面的研究。

“我们首次提出的县域金融工程,指的是以县域为研究对象,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稳健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叶永刚说。

梳理以上历程可以发现,冠以“首届”二字的中国县域金融工程高峰论坛在宏观金融工程、县域金融工程理论诞生地——武汉大学举办,可谓恰如其分。

诞生于珞珈山,县域金融工程“湖北模式”正向全国复制

从湖北走向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论坛所在地湖北,已成为国内县域金融工程学科研究和实践人员“必修”的考察地区。

原因在于,中国县域金融工程正是在湖北最早实现试点实施,现已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程体系。

“湖北省的县域金融工程,是以政府主导、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积极推动,武汉大学作为科研机构提供智力支持的系统工程。”叶永刚说。

从2012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在完成科研成果的同时,与湖北省委省政府密切合作,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之中。

落地之时,重要举措主要有十点:编制县域金融工程规划与实施方案、企业股份化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与上市、金融机构创新工程、保险业金融工程、县域金融中心建设工程、主导产业金融工程、新型城镇建设金融工程、乡村振兴与扶贫金融工程、政府资源综合配置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金融工程。

“简单说,第一个措施主要是告诉人们‘钱是什么’,第二至第五大措施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第六至第八解决‘钱到哪里去’的问题,从第九到第十则解决‘钱的风险如何控制’的问题。”叶永刚说。

2012-2014年,湖北以通山县作为首个示范县,创造了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的“通山模式”;2014年又开始了大别山金融工程的“黄冈模式”的示范;2015-2016年,湖北选出27个县市作为示范,一年后这些示范县市经济指标一片飘红;2017年至今,湖北已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

如今,湖北省政府与武汉大学已将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作为省校合作共建的省级社科重大研究基地,并将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作为湖北省委深化体制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而且,发展县域金融工程,也已写入湖北十三五规划之中。

在完成湖北的全面推广之后,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又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就是将中国县域金融工程的“湖北模式”复制到全国。

由于“湖北模式”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已得到了全国学界的普遍认同和响应,部分业内专家甚至开始积极推广这一模式。

“如北京工商大学的杨德勇教授曾多次来湖北考察和参加培训,并邀请我和我的团队到北京进行讲授及指导。后来,杨教授将‘湖北模式’在内蒙古进行了宣传、复制和推广,对推广县域金融工程和发展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叶永刚说。

目前,中国县域金融工程从武汉大学所在的珞珈山出发,已走遍了湖北省的每一寸土地,更走进了江西、湖南、海南、吉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湖北有孚众创集团更成为推广与执行“湖北模式”的排头兵。本次参会嘉宾,也纷纷表示将推动这一模式走向全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未来中国县域金融工程是否会从走向全国到走向世界?让我们拭目以待!”叶永刚如是说。

END

记者丨蒋李 谢天(实习) 编发丨吴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