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亏本24万银元修建了武汉大学最早一批建筑,这人是谁?

 skysun000001 2016-05-15
小编
武汉大学之美,在山、在树、在花、在湖,尤在掩映其中的民国建筑群。

昨日,太阳灼热,珞珈山林木繁茂,却十分清凉。由于正在进行文物建筑维修,武大樱花大道等地已封闭。但仍有不少游客举起相机、手机,将镜头对准这里的民国建筑群。
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建筑精华的建造者,是一位宁波盲人建筑商,他叫沈祝三。

时值时局动荡、长江又爆发洪水,进口建材价格不断上涨,诸多不利条件下,他坚持“毁家兴学”,亏本24万银元修建了武汉大学最早的一批建筑,包括著名的“十八栋”(周恩来、郭沫若珞珈山故居都在其中)。
档案解密
建筑史上辉煌的汉协盛
       
        沈祝三1877年出生在宁波南乡鄞县沈风水村。他幼年丧父,读了几年私塾后,被母亲送去学木匠活,后转到上海协盛营造厂工作。沈祝三做事勤快干练,抓住一切机会刻苦自学,很快学会了看工程图纸和各类施工技术。他还从看门的印度人那里学会了英语,可以直接和洋人交流。

        1905年,沈祝三受上海协盛委派,主持汉口平和打包厂大楼的施工,这幢建筑(现为武汉市商业储运有限责任公司青岛路仓库)是中国近代建筑起始的重要实例之一,已被武汉市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
该楼的成功,使沈祝三在武汉营造业中名声大震。

        1908年,他在汉口正式开办了自己的营造厂——汉协盛,在原东家盛名前加了一个“汉”字,表示在武汉创业的雄心。汉协盛信守承包合同,施工方法先进,注重工程质量,很快成为武汉建筑业的“龙头”。

        1918年,沈祝三因青光眼双目失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主持汉协盛工作。汉口总商会(今武汉市工商联大楼)、景明洋行大楼(今武汉市民主党派大楼)等都是在他眼睛失明后建成的。

        历史际会,踌躇满志的沈祝三最终在与武汉大学的交集中,将汉协盛的辉煌推向了顶峰,由此也迎来汉协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漏估开山费依然不提价
               中华民国大学院关于筹设湖北大学的指令    

                                         湖北大学筹备委员会简章
         1928年初,省政府开会,通过了教育厅长刘树杞等人提出的设立湖北大学的提议,并拟订了湖北大学筹备委员会简章。1928年5月25日,由蔡元培担任院长的大学院指令湖北省政府,基本同意设立湖北大学。6月13日,蔡元培电告中央政治会议武汉分会,称大学院决定将原议的湖北大学更名为国立武汉大学。7月24日,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
        王世杰就武汉大学任职一事致湖北省教育厅长刘树杞的电文。

       1928年8月6日,蔡元培发布大学院指令,任命刘树杞为武汉大学代理校长,任命李四光、王星拱等人为新校舍建设筹备委员会委员,李四光为委员长。黄冈籍地质学家李四光开始在武昌东湖一带寻找校址,他发现东湖罗家山风光秀丽、地域开阔,适合武汉大学。后来,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将其更名为珞珈山,被校方和省政府采纳。
        武汉大学关于修建洪山至珞珈山、东湖湖滨公路致武汉特别市政府的公函

      李四光等人选定珞珈山校址后,请美国著名建筑工程师开尔斯设计校舍。开尔斯不负众望,带领助手以故宫为蓝本,巧妙利用了珞珈山、狮子山一带的地貌,经过紧张工作,于1929年11月完成了第一期主要建筑的设计任务。

      经过市场招投标竞争,久负盛名的汉协盛营造厂承担了新校舍大部分工程。校舍工程于1930年3月动工,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六栋男生宿舍和一栋女生宿舍、10多栋教师住宅楼、学生饭厅及礼堂(俱乐部)等,造价约计400万银元,当时中央和省政府特拨经费只有150万银元。

       1931年,武汉遭遇水灾,又逢经济危机造成原材料大幅上涨,武汉大学建在山上,沈祝三中标时漏估开山筑路费用。诸多不利条件下,他没有要求修改合同,而是将三元里、三多里房产和砖瓦厂抵押给浙江兴业银行,取得贷款40万银元,使工程得以继续。
双目失明的沈祝三每天从早到晚坐在办公室,指挥珞珈山及其他部分的工人从事工作。他还坚持“三不原则”:不主动向业主提高造价,不拖欠供应商货款,不拖欠建筑工人工资。

        1932年1月,新校舍一期工程如期竣工。沈祝三修建了文学院、理学院、男生寄宿舍、学生饭厅及俱乐部、珞珈山一区18栋,他还信守承诺,奉送水塔、水池两项工程。

从一代富商到一贫如洗
        这些武大早期建筑中西合璧,既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罗马式、拜占庭式建筑式样。宫殿式建筑群,气势恢宏,布局精巧,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唯一完整规划且一气呵成的大学校园建筑,堪称近现代中国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与典范。

        1932年5月26日,武汉大学举行了隆重的新校舍落成典礼,蔡元培先生在典礼上称赞珞珈山新校舍工程设计新颖,是国内最漂亮的大学建筑。武大时任王世杰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特别提到:“他(指沈祝三)的亏累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可惜本校的经费也在十分困难中,无法补偿他。可是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感谢他,当时肯以比较低廉的标价,担任这个巨大的而且困难的工程。”

        因前期亏损严重,武大1932年后开建第二期校舍工程,汉协盛已无力参加。有人说“毁家兴学”不值,沈祝三回答,“我给洋人盖了一辈子房子,今天,我要给国家盖一所最好的学校”。

        为了修建武大,沈祝三从一代富商到一贫如洗,负债本利滚成100万银元。此后,武汉沦陷,汉协盛经营更加萧条,靠变卖存料维持。1941年,沈祝三在汉口去世,时年64岁。1949年,汉口解放,汉协盛宣告终结。
        80多年过去了,沈祝三修建的这批校园建筑风采依旧,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武汉大学,乃至整个武汉的一张靓丽名片。

       请记住沈祝三这个名字。珞珈山巅的美丽建筑里,闪耀着他爱国、诚信的精神之光。
      编辑 小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