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昌故城:诞生于军队马蹄下的城池

 沁园春春2016 2018-04-01

高昌故城:诞生于军队马蹄下的城池

2016-06-14 丝路发现 丝路遗产

建筑如果真是凝固的音乐,浩浩一座高昌故城,则恰如时光遗落在苍茫西域的一首古曲长调。断垣残壁间,凋敝荒寂中,隐隐有戍边的金戈铁马之呐喊嘶鸣,又盛放着汉唐恢弘雄浑的精神花朵。


一位考古学家曾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


摄影/黄彬


高昌故城遗址坐落在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所附近。自公元前一世纪建高昌壁,到十三世纪废弃,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它是吐鲁番地区千年沧桑的见证。


前往高昌古城的路上,一路黄土漫漫,沿途故道两侧的土墙、民居断壁残垣林立。这些建筑在破败多年后又遭受风蚀,所以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像石笋、蘑菇、蜂巢,怪诞荒凉如同一座“鬼城”。高昌故城是目前西域留存最大的故城遗址,谁能想到这荒僻之地是曾经繁华一时的王都所在。


高昌古城是一座历史战争的名城,一座诞生于军队的马蹄下的城池。




西汉时期,皇帝刘彻看上了来自大宛国的大宛马,便派人去大宛国以金银换宝马,但他派出的西域求马使者不但被杀,连购马的无数钱财也被劫掠一空。盛怒之下,汉武帝遂令李广利率兵马数万进攻大宛国。公元前104年,受命领兵的李广利开始西征。


但当李广利的大军进入西域腹地后,却遇到了粮食不足的难题。西域各小国纷纷紧闭门户,不给汉军提供任何食物。李广利别无他法,只能用攻城劫掠的方式来取得给养。但长期的攻城造成战死的士兵越来越多,剩下的人马也早已丧失了战斗力。正当贰师将军无计可施之时,碰巧大军途经高昌,此地“地势高敞”,非常适宜种植庄稼。李广利大喜,便想出“屯垦”的办法,留下一批士兵屯田和建造要塞,称为"高昌壁"。经过辛勤的劳作,解决了大军给养的问题,并一举成功战胜了大宛国。


这一段历史在《北史·西域传》中有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这是高昌古城在历史长河中的第一次登场,后来汉朝在此设立戊己校尉,高昌便逐渐成为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政治中心,以及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集散地。


在丝绸之路极尽繁华的时期,当时的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来自波斯等地的商人将本国的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带来此地,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茶叶等。高昌城那宽阔高大的城门外,人来车往,马嘶驼吼,东来西往的使节、商旅、行人鱼贯入城;城内街道纵横,商肆骈列,熙熙攘攘的人群,皮肤各色、发式各异、服装斑斓…..那是何等兴盛的一幅繁华景象。



时间来到唐朝,这时的高昌城已经成为西域小国高昌国的国都。公元629年,玄奘离开长安开始西行取经。当他历经重重磨难后来到高昌城时,好运气出现了,他遇到了对佛教极度狂热的高昌国王麴文泰。


此时的高昌城经济发达,佛寺林立,香火鼎盛,3万多居民中有十分之一的人是僧侣。国王麴文泰对玄奘的到来感到喜出望外,不但亲自出宫接迎,还拿自己的脊背当台阶,让玄奘踩上去给众人讲经。在高昌逗留一段日子之后,一心想要前往西天取经的玄奘谢绝了高昌王的挽留,执意西行,甚至不惜以死相逼。高昌王无奈,只能答应放行,而且还与玄奘结为异姓兄弟,送给玄奘许多盘缠。玄奘感动于高昌王的真心,承诺取得真经归来后,在高昌留住三年,继续为高昌王及其臣民讲经。


18年之后,玄奘“取经”归来,可惜那时高昌国已经被唐王朝灭了,岁月没有给他与麴文泰重聚的机会。不过这段中原僧人与西域国王之间的故事,被流传了下来。


而唐朝在拥有高昌城的绝对控制权后,在这里大兴木土,把高昌城建设成了一个“小长安”。据说,还在高昌城中修建了大小两座佛塔,宛如西安的大小雁塔,彼此辉映。因此,一位考古学家曾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


时光千年,古城当年的繁华盛景如今只能依稀想见。今天遗存的高昌故城,是西域最大的古城遗址。古城呈方形,由外城、内城、宫城组成,全城9个城门。它的城墙同中原很多古城墙一样,高大、厚实。穿过城门,空旷的土地上到处是断壁残垣以及极少的依然轮廓分明的土质建筑。还有一座巨大的佛教大寺院遗址,相传这就是玄奘大师当年讲经的地方,廊檐柱子早已不存,只剩下孤零零的大殿塔柱。


一座城池,几段往事。很多人曾在高昌古城留下生命的印迹:李广利、麴文泰、唐玄奘……历史无声地将所有的情绪变成了沉默的故垒,这些故垒默默地守望着这方土地。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