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顿就是这样幽默

 ZmlZwh 2018-04-01

哈农库特指挥《惊愕交响曲》片段



海顿就是这样幽默海顿的几个故事丨剃刀换来的弦乐四重奏


一个幽默大师,但手法绝非庸俗、无聊、滑稽,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机智赋予音乐喜剧感和谐谑性。

我喜欢海顿,不是因为他是堂而皇之的“交响乐之父”,而是因为他很有喜感,日子过得苦哈哈的时候,听听他的音乐,马上就能破涕为笑,重新挺起胸膛做人。

他故意在《第90交响曲》的结尾设两处绵长的停顿,让观众误以为乐章到此结束,拼命热烈鼓掌,但其实这是他200多年前就挖好的幽默陷阱,一次次把观众骗到手,然后自己躲在不知道什么地方得意地笑。




他的《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又叫《玩笑四重奏》,在休止符的空隙间进行搞笑,节奏悬置的神秘等待,等音转换的突然“变脸”都很有喜剧效果。

熟悉海顿奏鸣曲的人也知道,他喜欢用短小的乐句做出人意表的变化,和声也不爱守规矩,往往突然停下,露出一个极其深情的长乐句,就像一个你熟悉的老朋友,表情有些精灵古怪。


他最有名的作品《惊愕交响曲》,根本就是拿人寻开心。先来一段沉静的音乐,蒙得人昏昏欲睡,然后在安详柔和的弱奏结束后故意加入一个很强的合奏,再用定音鼓猛然一击,把所有酣梦正甜的人吓个半死,着实跟那些对音乐不懂装懂,却经常出入音乐厅的附庸风雅之辈开了一个最彻底的玩笑。

能把幽默写到音乐里的作曲家没有几个,海顿却能够在古典时期的严谨外表下,加入高贵的幽默元素。

傅聪说:“音乐家里恐怕没有人比海顿更懂幽默,莫扎特的音乐是笑中含泪的,而海顿是真正的幽默。”

一个幽默大师,但手法绝非庸俗、无聊、滑稽,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机智赋予音乐喜剧感和谐谑性。


今年不巧是海顿逝世二百周年纪念(2009年),奥地利举办的“海顿年”听说将达到高潮,而东京、伦敦、巴黎、雅典、悉尼、旧金山、波士顿等世界多座城市,也争先恐后举办海顿作品音乐会,再好不过地诠释海顿的那句名言:“全世界都懂得我的语言。”

海顿的音乐作品清新、淳朴、幽默,把严谨的音乐逻辑与奥地利优美怡人的自然风光、质朴的乡土人情、典雅的贵族传统融会贯通于一体,既是奥地利古典音乐的奠基人,其憨厚慈祥、令人愉快的个性,也为他赢得不少敬爱。

“乐圣”贝多芬是海顿的学生,对海顿毕恭毕敬,而莫扎特爱称呼海顿为“海顿爸爸”,在这位音乐天才眼里,海顿才是值得尊敬的。莫扎特说:“在灵感永不枯萎的海顿那里,我找到了精神的避风港。”


海顿在77岁逝世,直到将近70岁时才写下了被普遍认为是他最伟大的作品——神剧《创世纪》。这是一部有罕见灵感和宗教感的庄严作品,被看成是可媲美韩德尔《弥赛亚》的杰作,有评论家甚至认为,它毫无缺点,没有任何一处是需要删改的。

然而,《创世纪》手稿第一页,写的不是作品的标题,而是“混沌,乱七八糟”的字句。海顿的笔迹清楚透露着,在以韩德尔为榜样谱写此曲时,所遇到的艰苦奋斗,及回顾来时路的心路历程。作品最后终于完成,但海顿仍不忘落笔自嘲一番自己的愚钝。

直到晚年,海顿依旧不改幽默本色,凡事一笑置之,真正是个看透生命本质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