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养生?其实身中自在良药。《道德经》这几章告诉你!

 愚人道缘 2018-04-01

如何养生?其实身中自在良药。《道德经》这几章告诉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章说身中自有良药,不需向外求,不是荣华宠贵可以相比的。孟子说“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人的性命依身而存在,道不能憑空存在,依赖身体而存在,然而人应有此身,所以有患,患得患失,为身谋食谋衣,竞争不停,凡人未成道前,不得不借身修真,一到脱壳飞升,阳神无身,祸患何来?贵以身,爱以身为天下,无非教人不以一己得之而喜,一己失之而悲,以天下之乐为乐,以天下之忧为忧。一切事物,如同虚幻,生生灭灭,只有先天元气,是人生生之根本,保之者可以千万年,成就真身,存者生,失者死,散之为物,凝之为仙。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

这一章老子告诉我们道的本体是怎么样子的,认识修得道的本体,后来驾御后天一切有形有象的万事万物,这是修行的纲要。(视不得见,听不得闻,离种种边,名为妙道)。道的本源不能用眼看见,用耳也听不到,用手也摸不到,能视,听,摸的都是道的末端。道的根源虚无真一之气而己,人能以虚无一气为根本,长生有望了。(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在恍惚中静极生动真气自得,久久养之,得圣胎,出阳神,上不见首,下不见尾。学人下手之初,不能离开以虚无为本,恍恍惚惚,人心死道心生也。如果人一身尸穢之气,杂妄之神,怎么能得道呢?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孰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前一章讲大道的本源,这一章讲大道怎么样去体悟?道不可见,因人而见,人能成道,因道而成。想修大道,没有其他,无非一诚一敬一慎,老子讲了七句(若),都是借物形容悟道在微妙通玄处可见,大道渊深无底,不能测量,教人一念不可苟,一事不可轻,寂然不动,温养久后,阳动(活子时)徐徐生起,採来做为丹药,复採复炼,复炼复凝,不是一心不二,万缘皆空到这个地步可以完成的,虚后更虚,至虚之極,没有一点持满之心,这样才可以得虚无真一之气,炼得真常之道。因为没有盈满之心,所以能够达到事物新成而速敝的效果!

如何养生?其实身中自在良药。《道德经》这几章告诉你!

如何养生?其实身中自在良药。《道德经》这几章告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