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腰痛诊疗方案

 学中医书馆 2018-04-01

一、定义

中医定义: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不通则痛;

禀赋不足、精血亏虚、房劳过度——不荣则痛。

西医定义:

腰椎病是以腰痛、腰部活动受限和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病因:

软组织:脊柱周围软组织急、慢性损伤等;

骨组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等原因。

病理:水肿、瘀血。

包括急性腰扭伤、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腰三横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病。

二、诊断

中医病名诊断:腰痛

西医病名诊断:腰椎病

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二版,周仲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针灸治疗学》(第2版,石学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推拿治疗学》(第1版,罗才贵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

证型诊断:

(1)寒湿腰痛:腰部有受寒史,遇寒或阴雨天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挛不可俯仰,或疼痛连及下肢。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腰痛: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3)瘀血腰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劳损或陈伤史。

(4)肾虚腰痛:起病缓慢,腰部隐隐作痛(以酸痛为主),乏力易倦,脉细。

1)肾阴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肾阳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2、西医诊断标准:

(1)急性腰扭伤:

1)腰部疼痛:腰部因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可有刺痛、胀痛和牵扯样痛。疼痛一般较剧烈,部位较局限,且有局部肿胀,常牵掣臀部及下肢疼痛。

2)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仰转侧均感困难,甚至不能翻身起床、站立或行走,咳嗽或深呼吸时疼痛加重。

3)局部压痛:伤后多有局限性压痛,压痛点固定,与受伤组织部位一致。

4)腰部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有单侧或双侧腰部肌肉痉挛,多发生在骶棘肌、腰部筋膜等处。站立或弯腰时加重。

5)脊柱侧弯:疼痛引起不对称性的肌肉痉挛,可改变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多数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畸形,一般是想患侧侧弯。疼痛和肌肉痉挛接触后,此种畸形可自行消失。

6)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骨盆旋转试验(+)有助于确诊。

(2)腰椎间盘突出症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腰部反复疼痛,逐渐向一侧下肢放射,程度轻重不等,严重者不能久站久坐,翻身转侧困难,咳嗽、喷嚏或大便用力时,因腹压增高而疼痛加重。下肢放射痛多向一侧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

2)腰部运动障碍:腰部各分向活动均受限,尤以后伸和前屈为甚。

3)腰椎脊柱姿势改变:脊柱姿势的改变有脊柱侧弯、腰椎前凸增大、腰椎曲线变平或倒转4种形式,尤以脊柱侧弯最多见。

4)主观麻木感:久病患者或神经根受压严重者常有患侧下肢麻木,中央型髓核突出可见鞍区麻痹。

5)患肢温度下降,患者感觉患肢不温,怕冷,经与健肢对比,患肢温度确有降低。

6)压痛点;在L4-L5或L5-S1间隙、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用力按压或叩击痛处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

7)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严重者在15°以下。屈颈试验(+);挺腹试验(+);下肢后伸试验(+)。

8)X线检查:腰骶椎X线检查主要在与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如肿瘤、结核、骨折等。可能查到与本病有关的异常改变,如椎间隙变窄,生理前凸消失,脊柱侧弯等。

(3)增生性脊柱炎

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体质肥胖者,有长期从事弯腰劳动和负重的工作史或有外伤史,起病缓慢。

早期症状典型,患者常感腰背部酸痛不适,僵硬扳紧,不能久站久坐,晨起或久坐起立时症状较重,稍加活动后减轻,但过度活动或劳累加重。

腰部俯仰转侧不利,但被动运动基本达到正常。

急性发作时,腰痛较剧,且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若骨刺压迫或刺激马尾神经时,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等症状。

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甚至出现反弓。

局部肌肉痉挛,有轻度压痛,一般无放射痛。

下肢后伸试验(+),直腿抬高试验一般可接近正常。

X线检查:可见椎体边缘有不同程度增生,或有椎间隙变窄,生理弧度改变。

(4)腰肌劳损

1)腰部疼痛:长期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呈钝性胀痛或酸痛不适,时轻时重,迁延难愈。休息、适当或经常改变题为姿势可使症状减轻。劳累、阴雨天气、受风寒湿影响则症状加重。

2)腰部活动:腰部活动基本正常,一般无明显障碍,但时有牵掣不适感。不耐久站久坐,不能胜任弯腰工作,弯腰梢久,便直腰困难。常喜双手捶击,以减轻疼痛。

3)急性发作时,诸症明显加重,可有明显的肌痉挛,甚至出现腰脊柱侧弯,下肢牵掣作痛等症状。

4)压痛点:腰背部压痛范围广泛,压痛点多在骶髂关节背面,骶骨背面和腰椎横突等处。轻者压痛多不明显,伴随压痛可有一侧或双侧骶棘肌痉挛僵硬。

5)X线检查:除少数发现腰骶椎先天畸形和老年患者椎体骨质增生外,多无异常发现。

3、辅助检查:

可选血常规、尿常规、CR、CT、MRI、B超、风湿三项、类风湿因子等。

三、治疗方案

1、基本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

(1)寒湿腰痛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肾着汤加味

 干姜12g   桂枝10g  茯苓12g   白术6g   

牛膝10g   甘草6g   杜仲10g   桑寄生9g

续断10g

干姜、桂枝、甘草、牛膝温经散寒,通络止痛;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寒偏盛,腰部冷痛可加熟附片、细辛;若湿偏盛,,腰痛重着,苔厚腻,可加苍术、薏苡仁;年老体弱或久病不愈,气血亏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2)湿热腰痛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散加减。

苍术12g     黄柏10g   薏苡仁15g  木瓜9g 

络石藤12g   川牛膝9g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苍术、黄柏、薏苡仁清利下焦湿热;木瓜、络石藤舒筋通络止痛;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脊。

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加栀子、萆薢、泽泻、木通;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加生地、女贞子、旱莲草。

(3)瘀血腰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川芎10g    桃仁9g   红花9g   当归9g

牛膝9g     香附9g   没药8g   五灵脂8g  

 地龙9g

川芎、桃仁、红花、当归活血祛瘀,疏通筋脉;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祛瘀消肿。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腰脊。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兼风湿者,肢体困重加独活、秦艽;腰痛日久肾虚者,兼腰膝酸软无力,眩晕,小便频数加桑寄生、杜仲、熟地;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蜈蚣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

(4)肾虚腰痛

1) 肾阴虚: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加减。

 怀熟地24g   炒山药12g   枸杞12g     山茱萸12g

 川牛膝9g    鹿角胶12g   龟板胶12g  菟丝子12g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2)肾阳虚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24g     山药12g      山茱萸9g    枸杞9g

 菟丝子12g   鹿角胶12g    杜仲12g     肉桂6g

 当归9g      制附子6g

   用法:水煎服,每天三次,每次100ml。

2、特色治疗

   治则:寒湿腰痛温经散寒,瘀血腰痛活血化瘀,泻法;肾虚腰痛益肾壮腰,补法。

   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委中  脊中  腰阳关  肾俞  阿是穴  足三里    腰夹脊  大肠俞 

    寒湿腰痛加腰俞温阳散寒;瘀血腰痛加膈腧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加命门温肾壮腰。

方义:委中为腰背足太阳经两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汇聚数条腰背部经脉之气血;腰为肾之府,肾俞可壮腰益肾;大肠俞、脊中、腰阳关、阿是穴可疏通经脉、络脉及经筋之气血,痛经止痛。

(1)电针治疗

 处方: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阿是穴、足三里、腰夹脊、大肠俞 

 操作:毫针刺入,寒湿腰痛和淤血腰痛行提插捻转泻法,肾虚腰痛行提插捻转补法。选取2-3组穴位上电针,选择连续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以达舒经通络止痛作用。

(2)温针治疗

 处方:委中、脊中、腰阳关、肾俞、阿是穴、足三里、腰夹脊、大肠腧 

 操作:毫针刺入,寒湿腰痛和淤血腰痛行提插捻转泻法,肾虚腰痛行提插捻转补法。选取1-2组腧穴上艾条,一般使用50px左右长度的艾条段,将艾条段放置在针柄上,(艾条下方放置隔热的纸板,以防止艾条灰掉落而烫伤患者),点燃艾条,以艾条充分燃烧完全为度。每日一次,以达温经通络止痛作用。

(3)火罐:疼痛部位拔罐,每日一次,每次5-10分钟,隔日一次,3-5次为一疗程,以达舒筋通络止痛的作用。

(4)梅花针刺络拔罐:对腰部肿胀疼痛明显而瘀阻浅表者可用梅花针刺络拔罐,以达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操作:用梅花针中强度叩刺疼痛部位,使局部皮肤轻微渗血,再加定罐。

(5)隔姜灸:将鲜姜切成3~4毫米厚的姜片,用针孔点刺许多小孔,以便热力传导,上置适量大小的艾炷,点燃施灸,一般灸到病人觉热,局部皮肤红晕汗湿为度。如初灸1、2壮感觉灼痛,可将姜片稍提起,然后重新放上。此种灼痛非真热,是姜性刺激之故,故乃须以小艾炷灸之,如疼痛难忍,可移动姜片,亦可在姜片下填纸片再灸。通过艾和生姜在施灸时所产生的双重效果,具有调和营卫、散寒发表,又经过经络穴位的调整作用,促进气血的运行。此法适于寒湿腰痛患者。

(6)腰椎牵引: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10日为一个疗程。

(7)中频脉冲电治疗:20~30min,qd,以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8)推拿治疗:选用按揉、拿捏、滚法等手法在膀胱经及督脉常规推拿后,辩证寒湿加擦八髎穴、瘀血推膀胱经,小关节紊乱行腰椎扳法等。

3、辨证调护:

(1)卧硬板床

(2)保持正确坐姿,行走时抬头、挺胸、收腹有助于支持腰部;坐时最好选择高度合适,有扶手的靠背椅,注意身体与桌子的距离适当。座位时使膝与髋保持在同一水平,身体靠向椅背,并在腰部衬椅靠垫;站立时应尽量使腰部平坦伸直,收腹、提臀。

(3)经常变换体位,避免长时间用同一姿势站立或坐位。

(4)忌负重。

(5)应采取保护措施:腰部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应配戴有保护作用的宽腰带。参加剧烈运动时,应注意劳动前的准备活动或运动中的保护措施。

(6)积极参加适当体育锻炼,尤其是注意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

四、疗效评价

1、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腰椎活动正常,症状控制肢体凉、麻、痛、萎症状改善。

2、好转:治疗后症状体征缓解,腰椎活动正常,腰部疼痛减轻,腿部串麻、麻木、疼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