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窗苦读22年,终于有资格扫厕所了

 李功随 2018-04-01


假设你刚大学毕业,现在有一份带编制的工作,朝九晚五非常轻松,但是工作内容是……扫厕所,你会接受吗?

这不是我的杜撰,而是大学生实实在在可能面临的问题。今年武汉事业单位招聘中,赫然写着“公厕管理员”最低学历要求为:本科。

22年的寒窗苦读,只能换来一张终身扫厕所的考试资格证?真是让人无限唏嘘。

1

无关职业歧视,只是术业有专攻而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本该从智力上为社会做出贡献。

显然这也是大家的普遍认知。“找本科生扫厕所”的消息一出,网友马上陷入热议,评论声中哀嚎一片,许多学生表示扎心了:

可这并不是最扎心的。

在哈尔滨,招聘457个清洁工,曾引来1万余人报名,其中近三千人拥有本科学历,25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

在上海,招聘60名城管队员,数百人报名,包括2名博士、119名硕士,他们分别来自复旦、上海交大、浙大等国内高校,还有一名来自英国的“海归”。

你认为本科生扫厕所大材小用?抱歉,后面还有一大波硕士、博士、海归排队等着呢。

2

我的朋友@佟东,就是“公厕管理员”的一名应聘者。在做这个决定前,他用了半年的时间证明:自己的本科文凭“根本一文不值”。

去年6月,他从一家三本院校毕业。原以为好歹也是个本科生,找份工不难。一次次失败,却敲碎了他“仅有的尊严”。

6个月里,他换了3份工作:在一家化工企业,每天制作大大小小的罐头;在鞋厂做仓库管理员,守着一屋子五颜六色的鞋盒子;在医药公司做文员,“就是跑腿送传单”。

枯燥,朝不保夕,是他最大的感受,每月2000块出头的工资,也让他觉得“没有未来”。

于是,当母亲兴奋地拿着报纸走进屋,把“招聘本科生做公厕管理员”的新闻塞到他眼前时,他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拒绝的理由”。

母亲仔细研读了招聘公告,发现了最为闪光的四个字:“事业单位”。

大学里弹了四年吉他、跟着乐队四处表演的佟东,决定听母亲的话,去试一试。扫厕所没出息又如何?至少他不会像个流浪汉一样,在无数家小公司中流窜。

3

可佟东明白,自己并没有足够的斤两去竞争。

想当初,大学扩招,原本完全不可能考上的佟东,每年交了1万多元学费,成为一名本科生。

他所在的学校,和国内大多数大学一样严进宽出,既没有老师管也没有课业压力,大多数同学都沉浸在享受这“天堂”般的自由中,逃课、谈恋爱、拿着爸妈的钱旅游……

他的周围,全是这样的学生。谁想好好学习,就会被看成异类,被排挤、被歧视。很快,他就被同学带着走上了“正道”,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唯独对学习不闻不问,就这样度过了整整四年。

但又有什么关系?只要学费按时交了,毕业证总是能够拿到的。

可惜这一次,佟东失算了。虽然拿到了毕业证,但本科文凭的含金量已经大不如前了。想到自己要去跟一群985、211本科甚至硕士生竞聘“公厕管理员”,他突然有点怂。

佟东忍不住问:用大几万块钱加四年时间,换一纸文凭,究竟值不值得?

4

可那些在高考中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们,其实才是最大的牺牲者。

我自己就是985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想当年,走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心里充满自豪,肩上背负了太多人的厚望。大家都说,拿到这个学校的毕业证,基本就拿到一张颇为体面的工作证了。于是,我拼命学习专业知识,希望能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至少也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母校。

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了,抬眼一望,数以万计、以亿计的大学生朝招聘会涌来。狼多肉少,即使成绩再好,学术成就再高,拿着闪着光的文凭,又怎么样呢?终究是一名本科生而已。大学扩招十几年,本科生基数太大了,扫厕所都要本科文凭,招一名办公室管理人员,分分钟要求硕士学历以上。

想出人头地?再花三年读硕士吧,或者干脆读个博……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我又去读了三年全日制研究生。可笑的是,我的努力,永远跑不过人才通胀。等我再走出校门时,之前许多只要求本科学历的岗位,短短几年内,已经把招聘要求改成了硕士学历。

硕博同样在扩招,文凭贬值一样严重。

即使我不断努力,也不过是多用了几年时间,在原地踏步而已。本以为可以成为精英,但终于还是成了一名最最平凡的普通人。

说到底,这是一场没有人赢的竞争。

5

即使各用人单位不断出来解释,招聘大学生是为了“培养管理人才”、“提升服务质量”等,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随着大学迅速扩张,原本的精英教育,已逐步退化成大众教育。

70%的大学录取率,使得“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不再,相反,大学的“饼”越摊越大,教育质量却一降再降,教育产业化带来的苦果,终于显现出来。

那些混进大学的学生们,无法学有所得,浑浑噩噩度过大学几年最美好的时光,在毕业季找不到未来的方向,连自己可以干什么都不知道,只能一毕业就失业;

真正有实力的学生,被无情地抢占了教育资源,在找工作时“被平均”,甚至不得不选择进一步深造。这一方面使得硕博文凭含金量降低,一方面又进一步提升了人才通胀速度。

6

教育部长陈宝生曾经答记者问,表示提高教学水平,基础在本科。没有高质量的本科,就建不成世界一流大学。

我必须为教育部长的观点大力点个赞。

教育这件事,单靠扩大大学生数量是不行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流大学,培养出一流学生,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那些靠扩招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们,并没有学到真正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反而浪费了四年获得宝贵工作经验的时间。等到毕业时,他们才一脸懵地明白了现实:大学生都抢着去扫厕所了,研究生都挤破头去当城管了,就连博士生都已经街上一抓一大把。

但那时,他们却必须走上社会,回头已经来不及了。

当一个人寒窗苦读22年,才终于换得了扫厕所的资格,这样的人才教育,究竟有什么用?大学之大,真的只是数量上的“大”吗?

也许,让精英接受大学的精英教育,让普通大众接受专业的职能教育,这才是人才培养的正确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