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将你改造成了喝水都会长胖的体质?

 杨中医工作室 2018-04-02


“我喝水都会胖!”,

“我吃得也不多啊!”,

“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才这么胖?”

……


在我的肥胖门诊,常常会遇到很多人这样抱怨,听起来确实很冤的,为什么胖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从人类的老祖宗说起。

人类曾长达250万年都是靠采集野生植物和狩猎动物为生,为了生存就不得不不停的迁徙。近1万年才开始靠驯化谷类、水果、和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尤其是农业革命之后,定居才成为可能。250万基因的物竞天择,人类实际上更适应于多吃肉类,少吃谷类,而且还得多运动的。碳水化合物能量密度不如肉类高,必然要撑的够饱,才可以支撑野外狩猎需要。可以想象在远古如果吃得太多,跑不动,猛兽来了,必然是要丢命的。因此祖先刻画在基因里的信息,就告诉了我们两点原则。第一,必须注重膳食结构,不能吃的太多,且不能吃太多碳水化合物;第二,要多运动,不仅仅增加热量消耗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护基因健康的需要。



有人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 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是在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疾病。如果从出生起我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太过偏离上述两点原则,250万年来塑造的既定基因就会受到伤害,比如抑制或过度表达某些基因,或某些基因重组编程,或某些基因被修饰等。而且这种变化,是逐代进展,不断累计的,既和家族有关,更和个体诞生和成长的环境有关。简单的讲,易胖体质的形成,不是一天形成的,实际上从受精卵和妊娠期就开始了。当然个体的基因信息是会被传递给下一代的。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精密调控作用,人体体重能维持相对稳定而不发生肥胖,如果长期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这些过剩的能量绝大部分变为脂肪贮存于全身,导致体重增长,即“变胖”,而一旦胖到一定临界点,体内的激素、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等会更进一步巩固这个容易胖的倾向,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果胖到一定的临界点,解决肥胖的问题,仅仅靠少吃多动,就是非常困难的了。更重要的是必须纠正这个易胖体质,或阻断这个恶性循环。


每个人的肥胖临界点在哪里呢?也就是说,胖到什么程度就容易出现重要脏器系统过度负荷,就容易生“胖病”呢?在西医理论上,需要基于各种医学实验检查和人体测量数据,构建风险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评估。祖国传统医学中,在中医治未病思想和因人制宜的理论下,以辨证论治和体质辨识为个体化治疗为主要手段,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为目的,采用食疗、中药内服外用、针灸推拿、穴位埋线、拔罐、刮痧等特色疗法,多管齐下,整体调节,疏通经络,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每个人能够负荷的脂肪总量,以及每个脏器能负荷的脂肪总量是不同的,所以就有了“正常体重型肥胖“、”正常体重型代谢性肥胖”、“代谢正常型肥胖”和“代谢不正常型肥胖”。

什么样的治疗可以逆转易胖体质呢?当然是医学治疗,具体的说就是基于肥胖易感基因研究、内分泌激素测定分析、肥胖相关并发症筛查、西医肥胖体质分型、中医辨证论治和体质辨识,人体测量数据分析,中西医结合,实施个体化的逆转肥胖体质瘦身方案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肥胖与代谢性疾病中心是西南地区首家基于整合医学理念而创立的,致力于研究以肥胖为基础的一类代谢性疾病。本中心整合了胃肠代谢外科、内分泌代谢科、中医科、临床营养科、运动康复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整形外科、血管介入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和心理卫生专业等多个学科,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体化,全程和精准的逆转肥胖体质瘦身方案



中心目前共有博士5人、硕士11人,个案管理师1名。下设立肥胖与代谢疾病整合医学门诊和刘雁军减重工作室,分别为胖友提供线下诊疗和线上咨询服务。本中心自2011年开始在川内首批开展减重手术以来,手术量逐年递增,现位居中国西部前茅,减重成功率100%,死亡率0%,2型糖尿病缓解率90%,高血压缓解率85%,多囊卵巢综合征治愈率85%、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愈率80%,非酒精性脂肪肝治愈率85%。2017年5月11日,本中心成功完成 “中国第一胖”黄佳鑫(530斤,BMI 91.7kg/m2)的减重手术,并在腾讯视频上进行了全程手术直播,在线关注量达到400多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