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讲堂】以弱胜强的93之夜----塔萨法隆格海战(2)

 陆一2 2018-04-02


30日破晓时分,田中编队已经深入了美军航空侦察圈,各舰都做好了防空准备。早晨7时30分(9时30分),美军一架B-25出现在空中,他们被发现了。美军飞机整整在编队上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去,看来他们的详细情况已经为美军所知,但是为了完成任务,田中少将硬着头皮前进,幸运的是一路竟然平安无事(实际上根据美方资料,当时美方并不清楚田中编队的确切构成,那么这架B-25究竟为什么没能确认日军编队船只身份,暂不得而知)。




下午16时45分,田中少将下令编队取单纵队前进。田中少将本人乘坐的旗舰“长波”号一马当先,驱逐舰“高波”号紧随,这2艘都是掩护队的成员。其后为第15驱逐舰分队的4艘驱逐舰,最后是“江风”号和“凉风”号。每艘船的间距大约是600米左右。大约在20时,编队接近了瓜岛水域,为了探明前方情况,避免本队直接遭遇美军舰队,田中少将让“高波”号驱逐舰离开编队,先行进入铁底湾,进行侦察。随后,编队航速减为21节,分成两支进入铁底湾。一支由田中少将本人率领,包括旗舰“长波”号和“江风”号、“凉风”号;另一支由第15驱逐队司令佐藤寅次郎大佐指挥,包括“亲潮”号、“黑潮”号、“阳炎”号、“卷波”号4艘驱逐舰。前者在多马角(Doma Reef)投放铁桶,后者在塔萨法隆加角(Tassafaronga Point)投放铁桶。




20时40分(亦有说法为20时45分),各舰接近了投放点,田中少将下令整支编队航速降低到12节,进行投放准备工作。就在21时12分,各舰上人员忙成一片的时候,担任前方警戒的“高波”号突然发现了一支美国舰队。在黑夜中,了望哨判断为驱逐舰7艘(在此不要笑话日本观察员判断错误,在夜晚能看清楚万米之外的军舰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三分钟后,田中少将接到了“高波”号舰长小仓正身中佐的报告。虽然田中少将没有看见美军,但是他果断决定停止投放工作,进行反击。这时全体编队立即进入战斗状态,在匆忙进行投放工作的驱逐舰的甲板迅速进行清理,一些铁桶直接被丢弃到了水里以腾出空间。其中 “江风”号和“凉风”号立即转向,取与美军平行航向;佐藤大佐的部队维持原航向,保持低速;田中少将的旗舰带着佐藤编队前进一段之后,让开航线让佐藤部队前进,之后“长波”立即转向,也取与美军部队平行的航向(虽然笔者无法得知田中赖三的具体想法,但是从实际效果看,他的7艘驱逐舰已经分成2个主要部分,呈钳形队形)。



虽然美军驱逐舰的鱼雷攻击没有奏效,但是由于雷达的帮助和日本驱逐舰的为战斗进行的准备工作,美军编队还是先敌开火了。21时20分首先是照明弹照亮了夜空,接着美军巡洋舰编队开火了。不过由于雷达探测的问题,美军5艘巡洋舰并非一起开火。赖特少将所在的旗舰“明尼阿波利斯”号率先开火,向9200码外的“高波”号进行射击(在这里,我们发现,他的舰队与日本最近的军舰距离小于12000码的“安全”距离,究竟赖特少将为何突然如此大胆,原因不详)。接着其后的各艘巡洋舰也跟着射击,除了“彭萨科拉”号和“檀香山”号。前者因为装备了新的SG雷达,没有跟随开火,直到2分钟后自己的一个火控雷达屏幕出现一个目标的清晰图象才开始射击。后者则因为炮塔没有旋转到位,但是也很快投入射击,并且其152毫米炮充分显示了高射速。还有,有几艘巡洋舰的127毫米副炮也加入炮击。此时,我们很难判断巡洋舰部队分别具体在射击哪个目标,但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炮弹飞向了“高波”号。该舰刚开了两炮,就被成批的美军炮弹命中,燃起了火焰。




在美军开火之后,机智的田中少将已经迅速判明美军舰队的在实力上超过自己――他看着美军炮口闪光,对方的每一次炮击都把对方自己的军舰照得通亮(就算炮口闪光不照亮军舰,一个战斗部队的海军军官也能判断开火的船队中有巡洋舰、战列舰还是驱逐舰);因此选择与之炮战不仅吃亏而且容易暴露,倒是自己军舰装备的九三式氧气鱼雷是夜幕中对付美军极佳的杀手锏(田中少将早在开战前担任第2水雷战队下属的驱逐队司令的时候,就积极训练部属的夜间鱼雷攻击战术,因此他现在率领的这些驱逐舰上多是当年的部曲,对这样的鱼雷攻击战术可谓轻车熟路)。21时22分,他简单地下令不许开炮,以炮口闪光为目标,发射鱼雷!同时施放烟雾,干扰美军的瞄准。接到命令后,一时还未丧失战斗力的“高波”先在21时23分将全部8条鱼雷发射了出去。紧接着,日本驱逐舰纷纷开始发射鱼雷。其中佐藤大佐指挥的第15驱逐队中的“黑潮”号和“亲潮”号2艘驱逐舰分别在21时28分和29分将2枚和8枚鱼雷发射出去(另外2艘为何没有发射,原因不详)。21时30分(亦有资料认为是21时33分),轮到“凉风”号和“江风”号。21时33分(亦有资料认为是21时32分),田中的旗舰“长波”号最后一个发射鱼雷――根据日军记载,该舰向1艘美国战列舰发射了8条鱼雷(这艘误判的战列舰就是“彭萨科拉”号,分析见后文)。这批鱼雷就象数群恶鲨,从不同方向直扑美军巡洋舰队,由于氧气鱼雷航速快,尾迹不明显,在夜晚中更难以躲避。




21时27分,刚打完9轮齐射,酣战正兴的“明尼阿波利斯”号突然挨了鱼雷,而且是连中两枚。从时间上分析,这些鱼雷正是来自于“高波”号驱逐舰的亡命一击。其中一枚在1号炮塔前部左舷附近爆炸,另一枚则击中2号锅炉房。“明尼阿波利斯”号的舰首断裂,舰体开始燃烧。虽然她又顽强地打了2次齐射,但是不得不退出了战斗――日本鱼雷在第一时间就敲掉了美军的指挥中枢。尽管赖特少将还能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与其他军舰取得联系,但是在离开战列之后,他已经完全没有办法控制战斗的进程了。


巡洋舰编队的2号舰“新奥尔良”号在旗舰中雷半分钟后被鱼雷命中(估计也是“高波”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左舷1号炮塔的位置,引爆了弹药库,导致包括1号炮塔在内的整个舰首断裂,立即丧失了战斗能力,航速也逐渐降低到5节。2号炮塔内以及包括1号炮塔在内的舰首部分人员全部丧命。




3号舰是“彭萨科拉”号,这艘军舰发现前面的巡洋舰都中雷,于是立即转舵避让(因为被鱼雷击中的军舰会减速,还可能失去对舵的控制,不避让很可能会发生碰撞)。但是,当时舰长洛厄尔上校正在防空战位,位于操舵室内的是基勒中校,他不知道出于何种考虑,竟然选择了左舵。这个选择的弊端是,当“彭萨科拉”号从前两艘巡洋舰的左侧绕过去的时候,燃烧着的两舰将该舰的身影照得分外清晰。此时,也正是田中少将亲自带队的3艘驱逐舰发射鱼雷的时候(从时间上很难判断“黑潮”号和“亲潮”号是否注意到了“彭萨科拉”号),因此这些鱼雷集中朝这个方向扑来。在21时38分,“彭萨科拉”号为这个愚蠢而轻率的决定付出了代价――一条鱼雷击中了她,威力巨大的战斗部爆炸后撕开了她的燃料舱,一股油柱直冲主甲板和上层建筑,很快剧烈燃烧起来。




位于第4艘位置的“檀香山”号看见前面巡洋舰中雷以及“彭萨科拉”号的避让也立即转舵。不过她选择了右舵,并且提速到30节,不断机动避免与友舰碰撞。幸运的她躲过了一劫,但是由于她与日军编队之间被燃烧的友舰隔断,因此尽管她极力保持射击,但是由于找不到目标,不得不在21时36分停止射击。


巡洋舰队列中最后一艘是“北安普顿”号,她一直跟着“檀香山”号的航迹航行,因此也是右舵从未交战的一侧绕过了前面燃烧的巡洋舰。之后,她突然找不到前面的“檀香山”号(这个时候,由于“檀香山”号速度比较快,“北安普顿”号已经大大落后于她了,因此没有看见),于是左舵返回战场,大约是在21时40分前后,透过浓烟和火焰进行射击。21时48分,该舰的了望人员忽然发现左舷水中有两条鱼雷轨迹。舰长基德上校立即下令左舵躲避。然而,一切还是晚了,鱼雷命中了左舷后部。爆炸撕裂了甲板和防御隔壁,形成大洞。除了右舷外侧的那个螺旋桨之外,其余三个都被炸坏,丧失了作用,这导致航速迅速丧失。同时,船体开始大量进水,逐渐向左侧倾。更为糟糕的是一股柴油从破裂的军舰舰体里喷射而出,被火点燃,进一步使得127毫米副炮的炮弹爆炸。这一连串事态的恶化使舰体中部剧烈燃烧,火焰直冲天空。




至此,日军的鱼雷和战术充分显示出了威力,美军的5艘巡洋舰已经有4艘被打残,退出了战斗,只剩一艘“檀香山”号还保持着战斗力。虽然美军在实力上并未处于下风,但是这一记闷棍彻底摧毁了美军指挥官的斗志和指挥体制(直到22时赖特少将才通过无线电下令将指挥权移交给位于“檀香山”号上的少将),他们只想着安全撤离,因此只顾着抢救和掩护受伤船只离开危险水域,并没有有力反击。此间,唯一的进攻是已经航行到萨沃岛西侧的前卫驱逐舰队再度发射了一批鱼雷,可是因为距离遥远,没有任何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