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校”,一座四合五天井的老宅

 七里山人 2018-04-02
作者: 来源:玉溪日报 
     当地人王四兴年幼时就住在“东校”之内
□  本报记者  顾世丹  文/图
    在如今的江川区前卫镇上大河咀村有一所大概建于民国时期的老宅,老宅为土木结构。关于它,当地流传着种种说法,增添了几分传奇神秘。行经此地,和当地人聊起这所老宅,人们都给予了它一个特定的称谓,名曰:“东校”。
深宅大院
    上午的上大河咀村显得极为清静安详,坐在自家门前或聚集在一起的老者们会用深邃的目光,注视着出现在他们身旁的一切事物。
    打听起“东校”,当地并没有多少人能说出它建于何时,由何人所建。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东校”也仅仅是一所老宅的称谓,并无太多的含义,老宅的其他信息如今已鲜有人知晓。不过,在当地老者的印象中,“东校”可是深宅大院。
    当地老者王发有说:“‘东校’大约建于民国时期,到现在有80年左右的时间。这所房子很大,是四合五天井的建筑格局,拥有五个天井,过厅、走道遍布其中。建筑全部是土木结构,其间雕梁画栋,装饰精美,看上去不仅大,而且很气派。那时候,‘东校’在我们这里是最大的一所房子,可以算得上是深宅大院了,你顺着这条道走过去就可以找到了。”
    记者按其指引,来到了当地人口中的“东校”。从外面看这其实就是所普通的老宅,和村中其他老宅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它的门头要高些。但走进去之后,你便会惊愕地发现在这普通的门庭中,却有另一番天地。站在“东校”天井中环顾,周围过道四通八达,虽杂草丛生,屋舍凋零,但那呈现在宅子屋檐、围栏等木质结构的精美雕饰,总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如今的“东校”用破败来形容并不为过,因为在那里已经没有了旧时的样貌,断裂的楼板、倾斜的柱子等遍布其间。不过,从这些破败的痕迹中依然能看出原先的建筑框架,它呈现出一种区别于很多乡村老宅的大气,给人带来一种隐隐的震撼。
    由于时间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记者如今已无法感知当地老者们口中所说的深宅大院。但行走其间,却能感受到这所老宅旧时所呈现出的辉煌。
名称由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校”这所老宅为当地王家所建。村民们说:“这所房子好像是王四兴家的,你去问问,他应该知道。”
    穿行于上大河咀的巷道间,记者找到了正在和一群老者娱乐的王四兴。得知来意后,原本有些迟疑的王四兴从凳子上站起来,将记者带到了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坐下,说道:“‘东校’这所房子是我老爹和我父亲那辈在民国时期建的,我老爹名叫王开智,我小时候就住在‘东校’里面。”
    今年74岁的王四兴对于“东校”的记忆,其实并不十分清晰,因为他在“东校”居住仅五六年时间。后来因历史原因,他和家人搬出了“东校”,离开这所老宅子时王四兴也只有五六岁。
    搜寻儿时的记忆,王四兴继续说道:“我老爹民国时期曾担任过江川的区长,建这所老宅时我们并不清楚到底用了多少工时,只是听说这所宅子有九十多根柱子落地、五个天井。在我的印象中,这所宅子很大、很宽敞,清秀整洁。小时候,我就住在宅子中靠边上的屋子里,平时家中的大人们会带着我玩,至于玩什么,宅子中都发生过什么事情,我也记不清了,毕竟那时我还小。不过,宅子的大门倒是有点印象,门是木制的,好像上面还有一些雕饰,很漂亮。建国后,因历史原因我们就搬出了老宅,并被分给了二三十家人居住。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没有进过这所宅子。”
    或许,由于当时王四兴年岁太小,对老宅记忆不深;又或许是因时间长,很多记忆都已淡忘,记者并没有从王四兴的记忆里获得太多信息。而村中其他老者,对其也知之不多。不过,对于“东校”这个名字的由来,记者从部分当地老者口中得到了这样的解释:“在民国时期,上大河咀这个地方念书的人不多,很多人都不识字。建国后,当地便在这所老宅子里开办夜校,教人们读书识字。慢慢地,人们便把这所王家的宅子称为‘东校’,并延续到现在。”
神秘传说
    在上大河咀村,关于“东校”当地还流传着一些如“神树庇护”和“棺材守门”的传说,这些传说乍一听便叫人有些不寒而栗。但细究之后,其不仅诠释了当地民俗,同时也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寓意。
    先说“神树庇护”,王四兴告诉记者:“以前在‘东校’门前的确有一棵桉树,它是自己长出来的,不过这棵桉树在好几年前被人们砍了。”据传,此树乃神树,是守护老宅的神灵。人们不知道,这老宅门前何时长了一棵桉树,开始人们觉得这树活不长,后来树越长越大。人们担心树的根系会破坏房屋,便把树锯了,可没过多久又长出来了,几次之后,树还是茁壮生长。后来,人们就不敢再锯它了,并把它当成“神树”。
    其实,桉树自身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便是锯断也很容易重新发芽。而在人文寓意上,它又被视为一种吉祥的植物,有功名戴顶、儿孙满堂等丰富的寓意。因此,旧时人们称其为“神树”,并非就是说它真的有多“神”,而是以此来寓意老宅或宅中的人万事如意、生生不息。
    而对于“棺材守门”,据说是以前在老宅进大门口的位置,曾放了一口棺材,并由此得其名。其实,这和当地风俗有关。在旧时江川的乡村里,村民家中但凡有老人的,即便是身体健康,其子女或是老者便会为其添寿材,并将它放置在家中,其寓意就是为老人添寿。
    寻访“东校”,虽然看到的是破败的景象,但也大致了解到了它的来龙去脉。这座乡间建筑,承载着自身特有的人文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