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各家学说,别被特色蒙了眼

 医贵仁心 2018-04-02



古代医家能经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的能有几人?《中医各家学说》教科书中的历代医家,是经历了怎样的偶然和必然,才有资格展现在当代人眼前的呢?


学习中,我一直带着这样的问题。

于是当有研究各家学说的学者对我说,“中医各家学说”应该叫做“中医名家学说”的时候,我欣然认同。这位学者还告诉了我另一个观点:“研究各家、研究流派,不仅要看其不同,更要寻找其相同点。”这个观点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通往古代医家、中医各个流派核心观点的窗户。


认识问题需要智慧,有的时候,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以点亮我们认识问题的智慧,帮助我们换个角度,更接近历史和现实的真实。我非常感谢这位学者,经由他的指点,我看到了我之前没有看清的真实。


看到偏,我们学习的是各家;看到不偏,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名家。

看到偏,我们是要区别各家的不同;看到不偏,我们才能看到古圣先贤的高度。


本文将以偏与不偏这个视角,来试着还原古之大家的思维之一斑,希望对于今天的中医同道成才会有所助益。


先来谈不偏
 
中医学术史上有一种说法,医之流派起源于金元。金元四大家,其理论多为纠偏而作,过正才可矫枉,所以从理论来看他们却好像是偏的。但实际上,其实践并不偏:


刘河间立论主寒凉。而实践中“对附子、干姜之类的温热药物不是拒绝使用的。后世有人对他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记载的350首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其中使用寒凉药物的比例只占到1/6左右,而对附子、官桂、细辛、肉豆蔻等温热药的使用却为数众多,且颇具心得。”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