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投资随想录4:结合实例谈谈我的投研分析框架(文字版)

 不如走远 2018-04-02


视频版:https://live./course/1101?from=singlemessage


坦白说,这篇文章是老早就想写,但一直都没有最终落笔的,这次是赶上去富途的上海专场分享,承蒙推荐,也得尽可能把自己认定的干货准备出来。


估计看过我文章的朋友也都熟悉我的风格了,闲言少叙,咱们直入正题


首先声明,我是一个很喜欢做投研的人,投研,在我而已,相当于投资的一切,我对于投研分析框架的看法是: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内核是心态,我不知道我算不算唯心主义者,但我知道自己肯定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投研分析框架被多多角度进行了拆分,心态=》性格与三种风格=》投研分析流程图,这三者其实是一环扣一环,核心是心态,心态外面是性格与三种风格,最外面是投研分析流程图,三种共同构成一个系统性的投研分析框架,下面一一道来:



首先就是心态,心态就是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对自己未来的基本预期,我应该属于那种自认为靠谱,做事到目前来看也很靠谱的人。我不知道其他朋友来到股市的第一心态是什么,我感觉一个成熟的职业投资者,应该是有着足够的心态,肯定自己不缺钱,也会也会有很多钱,这其中的原因更多的应该来自于知识变现带来的底气,对金钱看得不是特别重,但又很肯定金钱的价值,说起来看着很矛盾,但其实一点儿都不矛盾,这个感觉要看个人体会了,总之应该是内心富足,一个不缺钱,也不会认为自己缺钱的主儿。


这心态和一个人的投资性格也有关系,曾经在朋友圈开玩笑说写本书,第一章就是心态与生存状态。年轻心态的人,对成长股有着不小的渴望,看人吧!我线下切磋交流过的做投资的朋友很多,估计有过百老手了。有的只吃碗里的肉,捡低估居多,比如秃鹫投资,有的只追成长股,比如雪球上人气比较足的八万顷先生,有的只追周期股,比如小白政委(黑貔貅俱乐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成长背景和阅历,导致对于上市公司的研究偏好也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那些公司那些股票,你得摸索着找到自己喜欢的,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帮你带来长期盈利的。关于心态与性格,就谈到这里,这是一个很普遍但颇个性化的东西。


我自己都研究,和我性格有关,喜欢独立决策,兴趣比较广泛,什么都接触,比较喜欢看书,尤其是读历史、哲学和投资,最开始接触的是邓普顿,所以抓趋势逐步触底反转的逆向是我的一个风格,这种标的,可以从推票和美医疗可以看出。吃碗里的肉,抓估值触底区间的低估标的,是我的第一种风格,上篇推票区的保利地产也是同一个道理;抓这种票,最主要的要对公司有基本的了解,懂公司的商业模式,把握低估区间,坐等进入击球区,慢慢等着吃碗里的肉。我有一篇文章,关于孚日集团和四环医药的分析,正好就是此种模式- 一眼胖瘦投资法,只适合于老票熟票,业务简单清晰,账目算得明白的,下有保底,上有预期的标的。


我的第二种风格是抓潜伏布局标的,有极强的业绩释放预期,或潜在的强大催化剂,这是我常有研究的风格。这种风格可以从去年09月港股通行情布局研究的长飞光纤电缆、佳兆业集团和中国奥园,可以看出来,其中长飞全年有165%的涨幅,8成的涨幅源自9月入港股通之后,佳兆业集团和中国奥园在9月后的一个月内均为100%+,潜伏布局标的的研究,是我的第二种风格。今年把握的3月5日港股通布局行情,拿到了时代中国控股和东岳集团的双剑合璧,前者55%,后者36%左右涨幅。时代没进港股通,但受益于大湾区规划,这也是一个不小的福利。每种风格对应一种投研分析框架,潜伏布局行情,最主要的是公司底子要好,其次要有资金面催化剂的配合,这是两大核心要素,至于挖票,那就得勤切磋交流了,要是太懒,肯定研究不到这种票。关于东岳集团的文章,核心逻辑正好与此对应,可以参考雪球号:进入击球区,专栏上有相关文章。


我的第三种风格有点偏向彼得林奇,也有点巴老的味道,偏好低估值高成长、爆发前夜,这也是我的主体投研风格。融创就是这种风格,我的融创仓位很重,公司处于爆发前夜的中期,差不多在8-13建仓,半仓以上,且逐步满仓。巨大的土储市值比,一眼可定胖瘦,说实话,要不是乐视的压制,应该是一只超级牛股,综合了催化剂-港股通,公司质地(巨大的土储与市值比,完善的品质,一流的快周转销售去化能力),合理3000亿港币的目标市值,且行且看未来。当前看融信中国有这种强势牛股(非超级牛股)潜力在,中国宏洋海外发展,算一个中等级别的潜力。


总结一下:我的投研分析框架分为三种风格,其中第三种为主体风格,持仓风格行走在大胆和谨慎之间,关于投研,具体操作的时候,更多的是从公司的业务和运营入手分析,从而对公司的2-3期未来有基本的预判。


整体操作分析切入,我基本上按照搜集汇总,思考整理,解决疑惑,得出估值给出仓位,这四步走的。


从整体逻辑框架流程上,基本上入下面列表所示:


选股与持仓: 择时择股择行业


(一)选股: 行业分析《=》政策分析=》个股基本面分析(研究系列)=》全景表


1.行业Roe,个股Roe;

2.需求端 供给端 成本端 收益端;

3.增量市场与存量市场,产业链的环节和话语权;

4.商业模式: 代入模式,我有想法干我就投;

5.老大+管理团队,老大的圈子;

6.营收和净利,毛利率和净利率;

7.历史估值和同比估值,击球区间,潜在收益,胜率赔率与仓位匹配;

8.有没有财务造假历史;

9.高管增减持情况;


(二)持仓: 仓位安排,基本上按照胜率赔率,对基本面跟进的熟悉程度,倒金字塔式安排


案例就用融创中国来讲解吧!这是我去年的一只4倍股;不太清楚其他朋友,任何分析都起始于对于行业的分析,房地产行业AH估值差异极大,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市值当时可能就是旗下一块地的价值,200-300亿港币的样子,当时的恒大,也不过400-500亿港币,我关注跟进的时候,其实好多人已经有挖票,差不多在500-600亿港币市值,7-9港币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研究,没什么太多好说的,就是简单的看文章,当时最有名的当属人淡如菊,还有丹书铁券,两位都挖到过,当然还有最为有名,为人也很逗很豪爽的小兵。当时也没看懂,一直在研究,融创当时的事情其实很多,主要是乐视的隐忧,我当时一个投资恒大的朋友,就很直接的说,我能够看到融创的低估,但我担心乐视这颗雷。后来收购万达资产包,2万多亿的土储,不足600亿港币的市值,连续研究了好些天,没说的,直接半仓上。


当时投资融创的简单常识逻辑:

1.未来3年,房价处于维稳或微跌或微涨的状态;

2.融创的公司质地、品牌、销售去化周转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3.这两年房价翻倍,把房子建好全卖完,清算价值也至少有2倍了;

4.乐视全额计提,这个比较悲催,不过还好,扔掉150亿是最坏的打算;

5.当时给融创的估值,合理3000亿港币,边走边看的状态,介入时在8-12/13港币之间,当时当年8月份在大视野线下价投交流会也分享过,当时18港币。


按照分析框架,咱们一一对一下:



之后就是拿着,加仓,后来在万达甩卖的时候,加了一次仓,从中长期来看,万达是个大礼包,但后期文旅地产的运营,其实还是要占用不少现金的,所幸的是,土储大礼包一下子把融创灌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