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太极拳的“内三合”

 中医馆737 2018-04-02

武术名谚: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话听起来简单明了,做起来恐怕就不一定到位。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内三合,首先是心与意合。“心”是什么?一般是指心脏、心思、心意等;“意”是什么?意是指意思、意向等。在“心与意合”这个短语中,应该是分别指“心思”与“意向”。但心思、意向这两个词的含义有点近似,需要加以适当的区分,界定各自的含义才行。只有把两者区分清楚了,然后有区分才能谈得上相合。先说“意”。拳论说“用意不用力”,是说拳势的运动不是用力进行的,而按照“拳意”的指向,即“拳势本身的意向”而运动的,这个“意向”是“拳势”本体所具有的主宰和动力,所以这个“意”是“拳意”,区别于“心意”。再说“心”。心是心思、心意,它是大脑的思维功能,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张晋僖老师授课中

经过这样的区分,可知心与意合就是指行拳时大脑的思维活动要与上述的“拳意”相合。例如拳势是向前打拳,大脑的思维也要一起向前,不能走神“开小差”,而是要保持心意一致。其次是“意与气合”。由于先有“心与意合”,那末“意与气合”实际是“心与意与气合”,也就是所谓“意到气到”。例如,当别人在众人面前揭了你的短时,你的脸立马就会红起来一样,那就是因为你的脸面已甚感不好意思(意到、气到,而气为血之率,所以气到血就到)所以你的脸才会红起来。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气”就是“内气”,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气。

陈正雷太极拳北京总馆刘家瑞老师授课中

内气的运用虽与呼吸之气的鼓荡推动密切相关,但内气不是呼吸的空气。内气是要通过练习才能“得气”的,拳论“以心行气”是对得气后的描述。至于在“得气”之前的练习,是通过思维和拳势的双重导引(意与气合),配合口鼻呼吸,经过长期揣摩才能随心所欲地达到拳论所说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和“以气运身”的功夫。所以这个“气”的把握,是“内三合”的核心。“意与气合”把握好了,最后“气与力合”就能迎刃而解了。这就是使内气直接参与拳势的打击目标,才能显示出太极拳的超常劲力之所在。可见“内三合”实际正是一个练习拳的步骤、层次和过程,岂可等闲视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