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则新闻: 因女儿要买一部苹果手机,让残疾人妈妈跪地向女儿请求,请求女儿别买手机。 因为她真的负担不起。 当真正的富二代用尽力气拼搏,拼命想要丢掉别人给他们贴上的标签的时,穷人家的“富二代”们正用尽力气榨干父母身上最后一滴血... 01 杀了你们,我就有钱了 钱不够花怎么办?有一天,杨某突发奇想出一个生财之计,那就是为父母购买高额的保险,然后杀死父母,获得高额的赔偿。 那天,他亲自下厨,把亚硝酸盐拌入买来的牛肉中,他主动把有毒的牛肉夹到父母碗中。 可他没想到,父母实在太爱自己,想留给他吃,那些毒牛肉他们一口也没舍得吃。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恼羞成怒的他在水里掺入亚硝酸盐,端给父母喝。 父母喝了,他们痛苦的挣扎着,他就那样眼睁睁看着生他、养他、爱他的父母挣扎着死去,然后打开煤气罐制造了一个煤气中毒致人死亡的现场。 你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人为了钱去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可就是有这样的人,父母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份赔偿金。 在杨某匪夷所思的弑双亲背后,是父母对他的极尽宠爱,被保护的太好的杨某,走入社会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遭受打击让他心理极度扭曲。 这条白眼狼,在父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教育理念下茁壮成长,最后吞噬了父母的生命。 02 父母死了,他把自己也饿死了 23岁小伙,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这条新闻爆出来的时候,我简直震惊了…… 村民说,他不是饿死的,他是懒死的。
吃一顿饱饭可以睡两天,为了取暖,可以家里能烧的东西都顺手烧了,连床也被他烧了,他宁愿饿死、冻死,也不肯动一根手指头。 终于,这个在23岁把自己活活饿死的小伙,死在了父母因病痛去世后的第五年。 03 两个让人唏嘘的真实例子背后,是他们都拥有一对穷极自己也要对儿子溺爱的父母,让他们有了相似的结局。 他们本就生活艰难,却不舍得让孩子受半点委屈,让孩子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你就该给我钱,就该伺候我,就该把饭送到我嘴边我才吃。 于是,他们收获了这样的两个孩子: 一个是变着法的想从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予自己的父母身上,找出最后的利用价值;一个是失去了父母的庇护,就在这世上再难生存。 被穷苦的父母当做“富二代”供养的他们,在谋划怎么利用父母的生命获得那笔赔偿金,穿着恶臭的衣服躺在化成灰烬只供取暖的家具面前等死的时候。 那些真正的富二代们,又在干什么? 04 在《最强大脑》上面火了一把的赌王儿子何猷君,他18岁的时候被牛津和麻省理工同时录取,最后选择了麻省理工,在那一年,全香港考取麻省理工的只有他一个。 他说:“我真的非常努力去读书,因为我想让我爸爸开心” 在读书的时候,学习到凌晨5点是常事 到了大学后,4年的功课只用了3年时间就提前毕业,破纪录成为了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的硕士! 董明珠从小就注重培养儿子吃苦的精神,有一天下午放学,她的儿子晚了半个小时到家。 董明珠问他为何晚回,他回答说:“妈妈,因为我在等那辆一元钱的公交。之前可以到我们家的都是2元的公交车。” 长大后,她的儿子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只开着自己赚来的十几万的小车上班,刚开始月薪才5千,连房子都是租的。 他对自己的母亲说:“妈妈你是从零开始的,我是你儿子,我也一样可以从零开始!” 郭晶晶一家最近参加了一场马拉松亲子跑比赛,赛后采访霍启刚爆儿子的料,跑步途中他劝儿子累了休息一下,霍中曦说:“不行啊,我停下来就会输。” 豪门之子尚且拼到如此地步,为什么穷人家的“富二代”却越来越多?靠着吮吸父母而活? 05 这背后,是一个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的千差万别。 这些豪门“富养”的是孩子的精神,给他们安全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知道社会不是自己家,没有那么温暖,不努力,不靠自己就会被残忍的淘汰。 穷人“富养”的却是孩子的物质,秉持着“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补偿心理,物质上满足着,身体上伺候着,养出一群好吃懒做,心智不成熟的“富二代”。 这样的补偿心理,是长辈的自我安慰,也是现在穷人家的一颗教育毒瘤。 如今,各种创富神话冲击社会各个阶层,越来越多没有创富的人,把责任推给机遇、社会不公、阶层固化,因为看不到希望,只能倾尽所有对孩子进行补偿:我不管你将来如何,至少小时候,别人有的你都有。 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当成吃苦,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与此同时培养了孩子过剩盲目的自尊和懒惰,非名牌不穿,非苹果手机不买,不愿暑期去打工,帮家里干农活,否者就是穷酸样儿。 于是,你看到满天飞类似开头那样的新闻:
他们被“富养”了物质,却养穷了心。不知感恩、只求索取,自私、懒惰、价值观道德观缺失,禁不起挫折的打击。 精神富有的人有能力创造物质,而精神贫穷的人却连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都没有。 06
当孩子长大,对你不管不顾,只知道从你那索取,对你冷漠相待,你应该反思,小时候你是怎么教育他的。 是不是没教会他尊老爱幼?是不是没教过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不是让他在学习做人,适应社会这条路上走了弯路? 这个时代,不是寒门再难出贵子,而是豪门都不养富二代,“穷养”他们要自食其力,培养他们去适应社会的时候,寒门的孩子却像富二代那样养。 最后,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寒门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