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天助我顺 2018-04-03

寒食节的由来是因为纪念介子推,寒食节和清明节临近,所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下面我给大家讲讲介子推的故事。

(图为介子推的塑像)

春秋战国时,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最后被逼自杀。申生有个弟弟叫做重耳为了自保,只能流亡他国。在他流亡期间,身边的臣子陆陆续续地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介子推等几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一直追随着他。

流亡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他们受尽了屈辱,吃尽了苦头。有一次,重耳忙着逃亡,几日没吃饭,最后饿得晕死了过去。介子推等人大惊,如果再没有食物充饥的话,重耳必将性命不保。可是这荒山野岭的,上哪里找东西吃呢。介子推没有办法,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让其他人端给重耳喝,骗他说是麻雀汤。

重耳几天没吃东西,一听是麻雀汤,接过碗来,一股脑儿喝了下去。重耳喝完汤,舔了舔嘴巴,连说好喝,没过多久,便慢慢恢复了力气,于是继续赶路。

这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拐一瘸,纳闷不解,几经追问下,这才明白真相。重耳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当即许诺有朝一日,自己如果能够回国的话,定当重赏介之推。

(图为介子推的剧照)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平定了叛乱,回国当上国君,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晋文公登基后,纷纷重赏当时跟随他出逃的人,可是不知怎么的,唯独却忘了介之推。

介之推也不生气,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当年即使自己不割肉,晋文公一样会得到别人帮助而当上国君。于是,他默默地带着母亲回家,一直隐居在绵山上。虽然介子推不介意这件事情,但是却有人为介之推鸣不平,还写下了一首诗来讽刺晋文公的忘恩负义。

这首诗是这样的: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这首诗在街头巷尾慢慢地流传开了,最后竟也传到了晋文公耳中。

晋文公后悔不已,连忙命人前去召见介子推,结果却说介子推一直隐居在绵山上。晋文公还不死心,亲自带着文武大臣前往绵山,恭迎介之推出山,可是介之推死活不肯出山。

晋文公手下有两个奸臣,叫做赵衰和狐偃,非常嫉妒介子推,于是设下了毒计,向晋文公建言道,“介之推是个大孝子,如果我们三面烧山的话,介子推为了母亲活命,必定会下山。”

晋文公不知是计,信以为真,便点头答应了。

赵衰、狐偃得令后,暗中命人四面烧山,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等到大火熄灭之时,晋文公率人上山,发现介之推与他母亲抱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

(图为介子推抱树而死)

晋文公悲痛欲绝,抱着介子推的尸首痛哭不已。他为了纪念介子推,将三月五日定为火禁日,下令全国百姓在这一天禁止烟火,只能吃寒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由于寒食节和清明节临近,慢慢地又被清明节取代,所以许多人便将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故事当作了清明节的由来。

介子推在重耳危难之时,不离不弃,还割股让他充饥,足见介子推的忠义;重耳重赏手下却唯独忘了介子推时,他却没有主动讨要封赏,也没有因此心生怨恨,而是带着母亲默默地归隐山中,足见介子推是淡泊名利的真君子。古往今来,像他这样品德高尚之人,试问又有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