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有多美好就有多残忍

 昵称32963897 2018-04-03

只做有深度的公众号

深夜讲个故事给你听

第一次看《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大约是在十几年前,忘了是精读课还是影视欣赏课,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的这部电影。

那时还很年轻,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维梅尔(画家)和葛丽叶(女仆)的爱情上,深深震撼着,感叹着这美好的爱情。当时想,如果他们能永远在一起该多好!可以做到对维梅尓的妻儿完全忽视,即便是那么乌泱泱的一大家子。

这次重看这部影片,我已不再年轻,怀里还抱着咿呀学语的小老二,坐在游戏垫上,四周玩具凌乱,满屋子的人间烟火。

维梅尓和葛丽叶之间的爱,依然觉得很美,彼此强烈吸引但又拼命隐忍,因为得不到宣泄,更是让人沉迷。

只是拨开这美好的面纱,赫然呈现的却是一片千疮百孔。人性这东西,真的没有绝对的美与丑,有时两者就是孪生兄弟,寄居在同一个人的体内,无法剥离。

所以这份爱,有多美好就有多残忍。对维梅尔妻儿的残忍。

维梅尓的妻子卡萨琳娜,是一位富家女,年轻时爱弹钢琴,也曾诗情画意。相信画家与她有过真挚的爱情。

可谁又能敌得过生活粗粝,芳华易逝呢?

画家的落魄与冷漠,母亲的精明与算计,一大群孩子的嗷嗷待哺,使得她逐渐变得竭斯底里、面目狰狞。

看着自己的丈夫跟女仆眉来眼去,却又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原版小说比影片刻画得更加淋漓尽致。

原版小说是以女仆的视角来进行讲述的。言语中,还是不经意地流露出轻微的得意。她毕竟是被爱的那位,又青春貌美,这就是她的底气。而且,她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她才是画家灵感的源泉。

玛莉亚.辛为了让自己的女婿顺利作画,不仅默认了画家与女仆的暧昧,还不惜为他们提供条件,为女仆打掩护。

生活就是这么残酷,连自己的母亲在权衡利益之后,也默默成了背叛自己的帮凶。

当妻子最终看到这幅画时,她伤心欲绝地说:“太淫秽了!”

这么惊艳的作品背后,是她的伤心与绝望。

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尽量淡化对画家妻子形象的刻画。它不会告诉观看者,以前画家也热衷画过她……画家不再画她的真实原因,不是她不能理解他,而是她年老色衰。

小说给出的结局是,女仆最终与彼特结婚了,在市场上卖肉为生。期间,在街道上也有遇见过画家,但是画家从来都是对她视而不见。导致女仆都产生怀疑,画家当初是真的爱她,还是自始至终他在乎的只是她的画像本身?

十年后,画家因病去世,在遗嘱中,将这对珍珠耳环留给女仆。女仆从画家太太手中取来耳环后,转手卖给黑市,获得二十个银币。

故事的结局就是这么惨淡收场,令人唏嘘不已,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

可见任何时候,打破旧事物再来建立新事物都实属不易,更何况玄之又玄的爱情。

莞尔说:爱对于有的人来说是美好的,就如同葛丽叶耳畔那颗闪烁的珍珠,在爱的滋养下显得如此美丽动人,但失去了爱的滋润,它只是二十银币的饰品而已。

你以为唯美的爱情故事,殊不知背后有多少的不堪,徐志摩爱上林徽因,那首再别康桥据说就是徐志摩的寄情之作,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被津津乐道,但有谁会去注意徐志摩背后的女人张幼仪呢?

16岁嫁给徐志摩,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在次子出生时,徐志摩提出离婚,张幼仪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在徐志摩风花雪月的故事里没有发妻。

在我们看到种种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的时候,没人会去看那背后的不堪,爱从来只是那床前明月光,看着雪亮,却也会被乌云遮盖。

艺术欣赏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代表作品。被称为北方的蒙娜丽莎。与同时代的男神伦勃朗画风不同,维米尔放弃宗教、历史题材,更愿意贴近生活,更专注于市井百姓的日常,以家庭妇女的肖像画为主,特别是忙碌的女仆。

更多文章目录

她爱到尘埃里却感动了小三

莞尔和她的朋友们

陪你喝茶聊天

聊得尽兴请转发

聊得不尽兴请留言

你的参与对我们很重要

文章:莞尔 爱写作,爱播音,文笔时而犀利时而婉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